读了风雅三千年,懂了武亦姝的成名绝非

北京根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年,《中国诗词大会》出现一位年仅16岁,身高却有1米82的上海女孩,名叫武亦姝。第一环节结束,副教授蒙曼就给出了高度评价: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局,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战胜百人团人。

然而,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意外出现了。这次“飞花令”规定了以“月”字吟诗,武亦姝的对手是北大博士陈更,两人决战七八回合也没分出胜负。再一次轮到武亦姝,当她吟出一句诗后,主持人董卿提醒:你重复了。

在场的观众大气都不敢出,时间像静止了一般。有趣的是,武亦姝一脸风轻云淡。接着,一句《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她口中缓缓吟出,评委们拍案叫绝,观众席更是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武亦姝

董卿看着武亦姝感叹道: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当时,16岁的武亦姝已经有了多首诗词储备量,更令人惊奇的是她周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小小年纪处变不惊、从容淡定。两年后,武亦姝以高分进入清华。不得不感叹,诗词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

中华古诗词,始于诗经,终于元曲,南宋之后,诗由雅转向俗,元曲也回不到汉乐府那样的纯粹、天然去。这三千年间,既有《天问》这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辞,也有《大风歌》等体现大一统时代恢弘气度的乐府歌词,还有《声声慢》等清丽的婉约派、《十二月过荛民歌·别情》的魅力元曲。

诗经

中华古诗词就像星辰般璀璨,太美了,但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根本无法尽阅。很久之前我就期待能够有一本书,既包罗三千年的名诗佳句,又可以标注出每个时代、每位诗人的故事,让诗词和历史相互参照。但是,我知道这样的一本诗词简史创作是相当不易的,对作者各方面的文学素养、历史知识储备要求也极为高。

只是,没想到,这样的书竟然被女作家任淡如创作出来了,书名叫《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我很赞同任淡如的观点,她说:

诗词与历史的关系,如同一对羁绊千年的双生子,每一首诗或词的背后,都抒发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时境遭遇和家国历史的浓厚思想感情,这些诗词流传千年,穿过岁月的长河,见证着春去秋来、生老病死、王朝更替与斗转星移。

通读全书,沉醉其中,不由得感叹任淡如的超然和冷静,她有着“历史之外、时间之上的视角”。让我想起武亦姝在中华诗词大会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她们的气质何其相似!

会背诗就能夺冠?未免太小瞧这个16岁的小女孩了,能够吃透每首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是武亦姝夺冠的关键,她也才配得上“才女”的称号。武亦姝的成名印证了偶然里有宿命的必然。热爱诗词的人,也是热爱生活的,必将被生活善待。

读完《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有这几点感受分享给大家:

一、脉络清晰

《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全书分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句解释:

1.诗经——26首古诗解锁年前的古老往事;

2.楚辞——饮一句离骚别离,醉一世报国春秋;

3.汉乐府——听,无名者的吟唱;

4.六朝诗——人生不满百,何怀千岁忧;

5.唐诗——32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年;

6.五代词——19个人的盛世和乱世;

7.元曲——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

8.南宋词——这些慷慨长歌,送别王朝的最后年;

9.北宋词——所谓风流,就是这36个人的年。

作者按照每个朝代先后顺序,先交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故事及其作品,再加以点评,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中华三千年诗词历史在脑海里如电影般清晰可见、历历在目。

秦萤亮点评:《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是一部诗词极简史,以历史时间线为经、个体命运为维,草灰蛇线,标注出了每个时代站在浪潮之巅的每位诗人的高光时刻。

二、内容精简,选诗独到,可读性强

自《诗经》开始,中华诗词浩海如烟,多如星辰,但是任淡如只取能够代表本时期人文历史的精华诗词,每一首诗都有背景、出处,每个人物也只附一首诗词。

比如六朝诗,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六朝更迭、纷争不断,大背景如此,文人诗词大多比较沉闷。古诗十九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除此之外,也出现了曹家三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琅玡王氏、陶渊明等等耀眼的明星,都写?那是不可能的。

任淡如惜墨如金,其中曹家只用了曹丕和曹植的两首诗,《燕歌行》和《吁嗟篇》,两首诗都是表达心中郁结的。建安七子只写排名第一,善做青白眼的阮籍(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诗词既代表了个人,也是时代的缩影。任淡如眼光很犀利,选的每首诗都具有代表性。内容方面极为精简,寥寥数语便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读来一点也不累,人物及故事丰富又有趣,可读性较强。

三、确实能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在读诗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历史、人物杂谈。

比如由洛阳纸贵的典故出处,牵出诗人左思,重点写左思的特点“才高貌丑”,然后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左思效仿潘安上街被人扔臭鸡蛋”来佐证,貌丑的左思爹不疼娘不爱,被人嘲笑,只能靠才华怒刷存在感,《咏史》、《三都赋》太出名了。但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限制,寒门左思是做不了大官的。

春秋时期也非常的乱,但是完读全书,我竟然还记得齐国美女的故事以及三首诗的始末。

卫庄公的夫人是中国的第一位女诗人庄姜(齐国公主),不仅写出了《诗经》中的《燕燕》、《终风》、《绿衣》、《柏舟》、《日月》,还是一位女神,肤白貌美,但是一生没有爱,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只能写下《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石,不可卷也。”这样的诗词来排解忧闷。

卫庄公姬妾众多,生了几个儿子,个个不省心,庶子州吁竟然是春秋首位弑君篡位的恶公子。《击鼓》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是人们对州吁上台之后不断征战的无奈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向往。之后卫国臣民奋起反抗,州吁被杀,卫恒公的弟弟公子晋继位,史称卫宣公。后来庄姜的侄女宣姜嫁给了宣公(本来是要嫁给他儿子的),也生了两个儿子,然后这三个公子之间发生了一出荒唐的悲剧,宣姜后来又嫁给宣公的庶子,生了5个子女,3个儿子是国君,2个女婿也是国君。

宣姜的娘家人齐桓公和她2个女儿后来帮助卫文公(宣姜的儿子)收复失地,恢复地位,卫国因此又延续了多年。卫国人感激齐桓公和许穆夫人,作了一首歌“投我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人物关系清楚,历史场景生动,充满趣味。历史、诗词、人物浑然天成,知识点再多也容易记住。

四、内容严谨,通俗易懂,前后衔接流畅

虽然《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以诗词为主,但是书中很多历史故事、人文典故,这些都不能够瞎编乱造,必须有所依据。任淡如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注脚仔细,一看就是参考正史编著而成。

楚辞相较于其他题材,其实并不容易理解。因为楚辞中参杂了太多楚地方言,而且广义的楚辞是“与北方文化体系同时存在的、以楚地为主流行的南方歌谣”。

楚辞不是从屈原开始的,自有楚,便有楚辞。那是楚国民间悠远的调子。

《渡伍员歌》是伍子胥早年的悲惨经历,单纯读诗,不知所云。它是这样的: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很绕口是不是?因为这是一位渔夫唱的歌谣。文中,任淡如交代了伍子胥因父亲含冤而死,早年逃亡到楚吴边境的芦苇荡,一夜白了头。在这里伍子胥遇见一位好心的渔夫。

诗词下面并没有解释诗词大意,但是我们已经能读懂了,因为有画面感,情绪自然水到渠成。

“渡河逃到吴国的伍员,从此成为复仇者伍子胥。”任淡如用这样一句话自然而然地引出楚昭王和孔子,因为《楚聘歌》、《风兮歌》、《孺子歌》都和这两人有关。伍子胥报仇成功,掘开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楚昭王出逃,后被秦国救下。

“祸起于楚平王,大概上天也不忍心把过多的苦难放在年轻的楚昭王身上吧。何况,楚昭王算是个通晓大义的君主——这是孔子说的。说起来,孔子与楚昭王,曾经有过一段微妙的情谊。”

过渡段写得很漂亮,很有故事感,毫不违和地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篇章。这是我在同类型其它书中没有见过的,我想这其中必定是耗费了作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翻阅各类古籍,才能把不同的人物串联在一起,带着读者慢慢穿越年,领略古诗词的瑰丽。

结语

我很喜欢孟昶的《玉楼春·避暑摩诃池上作》,这首词是蜀国国君为心爱的花蕊夫人所作,一起来品品吧。

冰肌玉骨清无汉,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如果你也喜欢诗词,不妨取来读一读,这是一部诗词与历史结合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朋友点击链接即可获取。

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34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