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在央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广州第一次模拟考试。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从中国古代先民对宇宙的向往和古代科学家对浩渺宇宙的孜孜探求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航天人“飞天揽月”的探索,从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到“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这需要考生联想思考,在此基础上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展开写作。考生可以将“中国航天精神”这个写作主体延伸到对实现我们的梦想探讨上,但绝不可喧宾夺主,一切讨论延展必须基于“中国航天精神”的基础之上。
2.典型任务的限制。典型任务有三个可供选择,任务一限定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时的中学生的身份写作,“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规定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章体式是广播稿。任务②是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文章体式是演讲稿,考生的身份是学生代表,写作对象是全国中学生。这样的情境需要学生对材料内容有深入的认识,能够从比较高远的角度去阐述国家科技进步和中国航天精神对民族、国家和青少年未来的重大意义。任务③文章体式是慰问信,要求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情境下写作,写作身份是学校团委,写作对象是“天问一号”团队,这一任务核心内容需要突出对科研人员的敬佩,感谢他们的付出,阐述他们的榜样精神,但考生不管选哪一个任务,均需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赞美了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以及这样的成就所代表的人类对永无止境的科学的探索精神,这样的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卓绝而不可匹敌的努力和付出。“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并引导考生藉此去探讨这种努力付出所具有的广泛的迁移意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三个写作任务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三个任务角度不同,各有侧重,可以说情境设置、身份设置和内容设置都力求多样、多元、多选,使学生在规定范围之内,获得了相对开放的空间,保证作文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中的自由度,同时还需要学生在行文中分别从三个角度实现和共同主题的链接。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在央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这三个身份都能够让考生获得丰富的联想,考生可以模拟进入文中的情境,对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表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