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权力与朋友圈丨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1

终于把久负盛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完了。

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打开这本书的时间是2月12日——坦白说,这是一本读得异常艰难的书。

作者讲述的内容并不算晦涩,但阅读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完整整一大段话,似乎都不知道说了啥,除非再回过头,一字一句慢慢读,或者出声朗读,才能渐渐理解文本内容。

奇怪的是,从第页开始,这样的感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了。

从这页开始,已经属于全书的附加内容了,包括三篇:新增的《日本人乃何许人也》和《后记》《后记》。

编者在这页的底部有一条小小的注释:本章及后面两章,均由丁维翻译。

是的,绕着一大圈,想表达的无非是:我不太适应这本书的翻译风格。

去豆瓣看了下网友们的评论,对翻译颇有微词的也不少,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

必须强调,我并不是说翻译得“不好”——当我们连作者原文都看不懂的时候,如何评判翻译的质量?何况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向都是外国作品译介的天花板。

我只能妄自揣测:或许作者的翻译,是严格按照学术作品的标准来的——对于咱们普通读者而言,即便是国内专家用汉语书写的学术作品,看了都会头疼的。

刚好书中有个现成的对照可供参考。

在“后记”里提到了书中的几句话,是这样的(后一位译者译文):

“[今天]一跃成为新兴力量的那些国家,仍然是数千年前被归入几个统治中心,依靠粮食生产或吸纳来自那几个中心的移民的国家……左右公元前年的历史道路的手,至今还在深深地左右着我们。”

从正文里找到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本书主要译者译文):

“一跃而成为新兴力量的国家,仍然是几千年前就已被吸收进旧有的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最高权力中心的那些国家,要不就是由来自这些中心的民族重新殖民的那些国家……公元前年时的历史进程之手仍然在紧紧抓住我们。”

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本书的主要翻译者特别喜欢用长句。

这或许就是阅读过程中的困难所在——在试图理解内容之前,得先理解表达方式本身。

2

尽管阅读得磕磕绊绊,但仍能感受到这本书带来的巨大冲击。

五百多页、三十多万字的书,是作者为了回答他朋友耶利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为什么欧亚大陆要比美洲、非洲、澳洲大陆更加发达?

如果把各版块的发展看作一场赛跑的话,那么,很容易想到的直接原因也许是——欧亚大陆比别人起跑得早?

作者在第一章里便否定了这种观点。通过运用考古学已有的结论,对各个大陆的人类历史进行快速回顾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有这种优势的话,也应该是非洲和澳洲大陆,因为非洲大陆出现独立的原人比任何其他大陆至少要早万年,而澳大利亚人和新几内亚人则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水运的工具的人。

紧接着,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典型事例。

一个是发生在局部地区的冲突:年,在查塔姆群岛上,毛利人对莫里奥里人进行了血腥屠杀,而这两个群体都源自于同一个老祖宗。

另一个则是更广为人知的:年,来自西班牙的皮萨罗率领名士兵,征服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并于万人之中俘虏了对方的国王。

由这两个事例引发的追问是:为什么是毛利人屠杀莫里奥里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是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而不是相反?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耶利之问”的具体表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耶利之问的答案。

先来看前一个问题。

公元年左右,波里尼西亚人移居到新西兰,成为后来的毛利人;不久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又移居到查塔姆群岛,成为后来的莫里奥里人。

要命的是,原本同样的一批人,却走上了相反的演化道路。

留在新西兰的毛利人,开始发展农业,走向定居生活,人口不断增长,养活了一些不用从事农业的手艺人、首领和兼职士兵,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在长期与临近居民的残酷战斗中积累了战争经验。

而莫里奥里人则相反,他们重新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无法生产多余的粮食,也就没法养活“闲人”,他们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技术,只要会打猎就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的人口并不多,彼此间只能和睦相处。

当这样两群人遭遇、发生冲突的时候,结果显而易见。

至于西班牙人,他们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显然,西班牙与印加帝国,不过是毛利人和莫里奥里人的“升级加强版”。

3

如果继续追问:为什么莫里奥里人不走毛利人的发展路线呢?为什么庞大的印加帝国没有发展出“枪炮、病菌和钢铁”呢?

是他们想不到吗?是他们不愿意吗?都不是。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里,作者指出所有问题的终极原因——粮食生产,并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论证。

从表面看,如果一对一PK的话,一个种植庄稼的农民绝大可能干不过一个狩猎为生的猎人。

但粮食生产会导致一系列的变化:农民往往会呼出更可怕的病菌(来自于驯化养殖的动物),拥有更好的武器和盔甲,掌握一般说来更有效的技术,并且生活在集中统一的政府之下,而这种政府里有更懂得如何去发动征服战争的有文化修养的杰出人物。

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从事粮食生产的条件,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有可供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而这些资源在这个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仅仅集中在全球9个狭窄的区域。

这些地方自然会成为最早的农业故乡。

我们很可能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没有不重要,但可以引进啊!

想法很美好,落实很困难。

只要看看第页“各大陆的主轴线”的插图就能发现其中玄机了:欧亚大陆的主轴线是东西向的,非洲和美洲大陆的主轴线则是南北向的,而澳洲大陆则孤悬于大洋之中。

东西向,意味着大致相同的纬度、相差不大的气候条件——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南北向则相反。

从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不同的结果:粮食生产从菲律宾向东传入波里尼西亚的速度是每年3.2英里,而玉米和豆类从墨西哥向北传播的速度每年不到0.3英里。

大陆的轴线走向不仅影响到粮食生产的传播,也影响着其他技术和发明的传播。

正如作者所言,“历史的命运就是围绕这些轴线旋转的”。

耶利的问题自然也有了答案: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

4

和部分以欧洲为中心的视角不同,作者对中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除了分散在各个章节的内容之外,第十六章“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进行了专门讲述,认为“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了解整个东南亚历史的钥匙”。

更值得思考的是作者在后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欧洲,而非中国?”即为什么在过去的千年里,扩张到全世界的是某些欧洲国家,而不是中国?

传统的看法大多认为这源自于西方科学的兴起,欧洲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的崛起,犹太基督教传统与儒家理论的不同等诸多因素。

但作者认为,背后还有个更重要的“最优分裂原则”: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势。

按照这样的说法,欧洲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反而因竞争促成了技术和科学的进步;而中国较早统一并保持相对统一,则会因保守而阻碍了进步。

从思想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去理解,这样说固然有一定道理,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战国时“百家争鸣”的繁盛与清王朝大兴“文字狱”的禁锢之间的鲜明对比。

但凡事都有两面,你若问普通老百姓,更愿意生活中狼烟四起的战国还是更愿意生活在物阜民丰的康乾时代?答案自不必说。

再近一些说,自从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恰恰是“太过统一”的我们,无论在防控措施上,还是确诊治疗上,都明显更具优势。

但不管怎么说,作者如下提醒也的确值得警惕:

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的“文革”,导致全世界最大国家的教学体系在少数领导人的错误指令下被关闭5年之久,如果中国不在其政治体制中引入更多的权力下放,这也许并非一次性的越轨事件,而有可能在未来再度重演。

5

刚准备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看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官微都发布了一则信息:朋友圈发“羡慕人家按时发工资”竟被开除?

事件内容网上能搜到,不在这里复述了,比较惹眼的是那张连个公章都不盖的单位“通报”:因医务工作人员XXX、XXX私自在朋友圈乱发,对公司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工资结清,予以开除本公司。

信息里有那条“出事”的朋友圈截图,仅仅就是发了“我真羡慕人家按时发工资”一句话加个微笑的表情而已——更冤的是她同事,只是评论了一句“我也羡慕”,根本就没有“发朋友圈”这一动作。

网络时代,我们自然知道“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朋友圈”本身就是一个公民的私人领域,何来“私自乱发”一说?

若按照该公司领导的思路,私自乱发“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卢照邻应该开除人籍,私自乱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苏轼恐怕得开除地球球籍才行,至于那个胆敢私自乱发“天问”的屈原,请离开太阳系吧!

可怕的是,这样的“朋友圈事件”绝不只是个例。

——不信你数数,有多少人的朋友圈只让你看三天甚至根本不让你看?

在一直提倡“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今天,是谁给了这些“领导们”如此任性的胆子?只允许理直气壮地拖欠工资,就不允许正大光明地羡慕别人按时发工资?只允许发看到普京大爹就忍不住排卵,就不允许发看到别人领工资就忍不住微笑一个?

抱歉,跑题了,我们说的是“枪炮、病菌与钢铁”。

——但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人类社会的命运。

勉强算是关心一下人类的命运吧!

不然我怎敢在自己朋友圈私自乱发、推荐这本书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