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白领训斥老农民,为何却让老农民

“成天给你们强调一二三四点,我成天问你们听懂了没?地里的人都说听懂了,你们做活做到位了没有?”

这就是郑海鸥“批评”果农的日常,只要有一处没有做到位,她就会非常严厉地“批评”他们。

“她特别好,特别实在”、“她脾气虽然直但是心好,快人快语,‘批评’完一会就好了”……尽管她对待员工十分严厉,但是果农们并不对此抱怨反而都认为她人好并且做事认真细致。

这样一位85后南阳姑娘凭借什么让果农们对她言听计从?

从驻外法语翻译到种梨大户

在种梨大户这个身份之前,郑海鸥曾是一位驻外法语翻译。年她的年薪已达到了30万元。年她在北非,爱吃水果的她需要花30多块钱才能买到一颗梨子。她开始考虑,家乡的梨子那么好吃却为啥不能卖出高价格,不能走出国门?于是她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决定返乡创业。

五年间,郑海鸥通过不断钻研学习,从一个种植门外汉到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从驻外法语翻译到年产量高达吨果园的新型农民,她的坚守与执着,源自于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热爱,对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憧憬与信心。

先进种植理念,科学农业标准化

郑海鸥种植的黄金梨不止口感好、水分足,更是通过层层筛选走进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大门。秘诀就在于她采用了标准化有机种植,用有机肥让黄金梨的味道更纯正,而且全部采用滴灌技术,滴灌的速度严格到每分钟80多滴,利用水溶肥让黄金梨“喝水”更有规律;与此同时,利用地膜来保护住树根。

不仅如此,种植黄金梨还有另外一个标准:把控糖度。只有高标准高要求,才能种植出高品质的黄金梨。

从原来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到如今科学种植提质增量,乡村振兴发展中,需要更多像郑海鸥这样有知识有想法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的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开拓新型网络销售渠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新农民代表,郑海鸥不仅以自家梨园为试点,全面推广有机种植技术,更在全镇率先开通电商平台摸索出了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最近更是拓展外贸渠道,将黄金梨推向世界。

如今,郑海鸥提供更多的渠道来提升黄金梨的价值,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目前,全镇现在种植黄金梨面积达到了2万亩,吸纳了多户贫困户到果园就近务农,每人仅此一项,一年就可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在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的政策指引下,涌现出一批批像郑海鸥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积极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本期节目中,此次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元泉和特约观察员任少杰来到方城县博望镇,对黄金梨产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乡野调查,探访新农民郑海鸥是如何为当地产业振兴带来发展新动力。

《脱贫大决战》作为一档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聚焦最鲜活的扶贫故事,全景展现扶贫实景。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