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乐评人鉴赏许嵩ldquo经典咏流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晚安,

这个城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流水纪

《CCTV经典咏流传》最新一期节目,许嵩的“存在感”颇高,因为他自己演绎的《忆黄山》,以及张杰的《天问》,都是许嵩作曲并担任制作人的作品,而纵观《经典咏流传》这档央视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我们会发现许嵩已然成为参与程度最多的台前唱作人——第一季张杰《少年中国说》作曲,第四季自己带来《昨夜书》,第五季阿云嘎《上阳台帖》作曲及制作……穿梭于一个个不同身份,无论是个人作品,还是为他人打造,许嵩展现出的全方位而多元化音乐才华,不仅让节目对其青睐有加,更让我再次感叹:“许嵩的中国风”,是华语乐坛一道独一无二,且时看时新的风景。

是的,提到许嵩,“中国风”当然是必须提及的关键词,而出道以来一系列风靡至今,随便哼上一句就能让无数后跟唱的中国风金曲,都证明了许嵩对于中国风音乐所做出的巨大推动,但是他从未躺在过往成功经验的舒适圈里,而是透过个人生命体验于时代变迁之中,不断深入研究在音乐里更多的突破与可能,聆听许嵩在《经典咏流传》中的这些作品,我们便会有更多深刻感受——

源自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旋律自主歌的娓娓诉说,到副歌的慷慨激昂,转换自然而不露痕迹,朗朗上口又不落俗套,令张杰演唱风格的叙事特色与高音优势有了充分发挥,取材于先秦屈原的《天问》,又有不一样层次设计,配合诗歌段落的旋律谱写,主歌看似重复却有诸多细节变化,副歌则仿佛诗人从诉说到呐喊的“问”之情绪转换,融入间奏具有世界/原生态音乐氛围的吟唱,将歌曲渲染出极其辽阔的空间感,而阿云嘎的《上阳台帖》,开篇编曲极尽古风气势,从嘎子第一句演唱开始,整首歌却转向更为流行抒情的氛围,许嵩的作曲将诗仙李白的文字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诠释,搭配嘎子的演唱,让人惊呼:太好听了吧!如果是作为古风OST,流行指数简直太高!

许嵩《昨夜书》现场

而许嵩自己的两首作品,《昨夜书》作为《经典咏流传》中备受好评的金曲,我之前已经提到这首歌的妙处——许嵩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化为主歌,以歌声将听者仿佛带回千百年前将军的第一视角,同步感受着他无奈而悲愤的心情,而许嵩加入的原创段落“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仍然是我每次聆听都忍不住拍案的妙笔,他的文字与古人适合竟似浑然一体,笔下风起云涌,吟唱时的情绪却不放肆,那种压抑之下的激荡,是许嵩的独特诠释方式,让整首歌从创作到演唱,都深刻表达出了原作的内涵与力量!

另一首《忆黄山》,来自南宋文人汪莘的词作,和“许嵩的中国风”音乐,堪称一次默契天成的“绝配”——开篇以黄山的奇丽美景入手,是“写实”,许嵩的诠释如同一篇娟秀散文,将“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的美景,随古筝潺潺流淌,之后转入与黄山有关的奇幻传说,是“写虚”,由眼前美景转向了更开阔的想象空间,许嵩的演唱和旋律也变得愈发大气,配合舞台设计,真有着“飘然若仙”的气韵,弦乐和国风配器交织出一种虚虚实实的乐园与净土美感,许嵩的演绎在我看来,最终是达到了一种“看黄山,见自己”的境界,由风景到人生到内心,将中国文化里寓情于景的美妙之处,体现得精彩而淋漓尽致。

许嵩《忆黄山》现场

“许嵩的中国风”,已经从易于传唱的“表”,进入到深入内在的“里”,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美,由文字到主题,随旋律到演唱,从个人作品到为他人操刀,都在许嵩精准的理解与创造下,脱离了刻板套路,体现出以音乐进行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华语乐坛真正不吃老本,继承中创新的中国风音乐发展道路上,许嵩,一直也始终是那个不容忽视的引领人物之一。其实,只要有伙伴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可以抛下那些束缚与顾忌,勇敢奔向自己心中更好的地方,拥抱更好的自己!一路上的荆棘、磨砺和考验,统统会被我们“KO”,变成人生不断闯关升级的经验!上演一出都市生活中的“逃跑大作战”,最终来到无垠海边,看到了燃烧着的太阳,现实中的我们,同样应该挥别过往,迎接新生,一起出发吧!

拾音机

这期《经典咏流传》许嵩演唱《忆黄山》,继第四季《昨夜书》之后又听到了他参与演唱的一首悦耳传神的经典之作!这首歌词出自南宋诗人汪莘的《沁园春·忆黄山》,由许嵩作曲并制作,将这首近千年的古词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一次穿越时空跨域年代的合作与交流让人震撼而感动!

这首歌的编排富有巧思,用极具东方特色的管弦配器贯穿始终,加上许嵩清朗干净的声线和标志性的“许式唱腔”营造出了一幅高山流水,清秀壮美的环境氛围,在保持古风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流行的音乐元素,这些巧妙而高级的设计让这首歌在不破坏原作品风骨气节的同时增添了新时代的一抹清新,如果说汪莘是在回忆黄山,许嵩的演绎则是像是追忆整段历史!在了解这首词的背景之后再听,你会发现这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黄山之巅,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古人留下的印记!这次是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的心得感受和深度解读~我一直很喜欢这档节目,中国风韵十足而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许嵩已经在这个舞台留下了五首作品,除了他参与演唱的两首之外,还有第一季的《少年中国说》第五季的《上阳台帖》和《天问》他都有参与制作,我相信在这个节目上“高产”的舞台以及良好的作品反响不仅是大家对许嵩在中国风音乐领域创作才华的认可,也是对于他多年以来对音乐坚持进取态度的赞许!强叔就是欧莱雅这两年多种工作压身,说实话平时详细看的音综并不算多,在我看的几个音综之中,我其实最有好感的是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我们知道华语流行音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歌词的诗化,而对于汉语这一汉藏语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支,无数横亘于历史长河的旷世之作实在是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经典咏流传》正是牢牢抓住这一个核心,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在传统之中进行创新并以流行音乐这一载体将其传承。说得直接一点,这个节目应该是目前所有音综之中,最具文化内涵的。从年第一季《经典咏流传》播出开始至今,已经来到了第五季。在这五季之中,很多音乐人为我们奉献了令人无比难忘的舞台呈现,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能够以参与此节目为荣。但是在各节目中出现的音乐人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许嵩。就在上周,许嵩又一次站在了的《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之上,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忆黄山》,这首作品的歌词出自宋代词人汪莘所作的《沁园春?忆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奇秀自古名誉天下。许嵩在这首作品的曲调创作上明显是下了非常多工夫的,有小调式的婉转又有长调式的幽远,在整首歌听下来,似乎奇松、怪石、云海跃然而出。而本身就是皖籍的许嵩在对这首作品的刻画上,自然也更加充满了原始情绪的归属感。多处尾音的极富变化处理都令人回味无穷。这是许嵩第二次以演唱者的身份站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之上,上一次是第四季之中他带来的改编自岳飞《小重山》的作品《昨夜书》。但其实作为诗化音乐人,许嵩留在这个舞台上的可远不止这个舞台呈现。在第一季中张杰的《中国少年说》和本季的《天问》同样出于许嵩之手,还有本季阿云嘎带来的《上阳台帖》也是由许嵩作曲的。可以说,五季的《经典咏流传》,许嵩应该是直接间接贡献了作品最多的音乐人。提到阿云嘎演唱的《上阳台帖》,强叔还要多说几句。因为强叔本人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上阳台帖》原作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而李白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诗人。许嵩以极为流畅的曲作展现了原作的大气磅礴,太行王屋之巍峨;黄河济水之壮阔,可谓气象万千尽收一曲,令人赞叹。五季的《经典咏流传》,许嵩以五首作品将自己的名字牢牢刻在这一百姓认可的节目之中。五首作品各具风格,既有规矩工整,又有气势恢宏;既有辽阔广远,又有热血古意。同样都是表达中国传统诗词文化,许嵩却也能够带来千变万化的不同呈现。而多次参与该节目,这一方面说明了是许嵩存在于DNA之中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代表节目组对于许嵩在中国风音乐领域能力与成绩的高度认可。对于流行音乐这些年来对于“中国风”的种种争论,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都是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恰当、适用且能够引起广泛受众共鸣,这就是成功。而当我们在这几年不断听到许嵩高水准作品面世,他将一身风发意气挥洒在这一领域使其光耀夺目。相比之下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创作者以浑水摸鱼姿态大肆出产陈词滥调。所以说,并不是“中国风”或者什么什么风的问题,还是人态度与能力问题。在我看来,《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值得一看再看多看重看,而许嵩在节目中留下的作品同节目一样,是为经典,当以咏之,理当流传。

王击凡

回顾一下这么多季以来的《经典咏流传》,除了许嵩本人在第四季演绎的《昨夜书》、以及上周六刚播出的《忆黄山》之外,第一季张杰的《少年中国说》、第五季阿云嘎的《上阳台帖》、张杰的《天问》,都是由许嵩作曲的作品。能在《经典咏流传》如此高规格的央视节目里,一人独占五首创作、两首演唱,可见许嵩在国乐领域的备受重视与认可。当我们回头检视许嵩在《经典咏流传》交出的这批优秀创作,虽然都是被放在“中国风”的大类别当中,但在不同风格的曲目里,在音乐方面极具进取心的许嵩,都试图玩出更多不一样的新变化,让国乐有机会更多元化,同时也更贴近时下年轻人的音乐口味。尤其是他演唱的《昨夜书》跟《忆黄山》,在包办了创作+演绎的前提下,许嵩更能把握住自家作品里最微妙的神韵,并展示出其独特的音乐气质。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本期《经典咏流传》的《忆黄山》,许嵩完美的舞台表现,真的令很多平时对中国风无感的观众都改观了。许嵩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典文化的独有理解,将南宋文人汪莘原本就已经相当“高屋建瓴”的原作,拔高到了一个更高耸入云的创作高度。而“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的云淡风轻,也因为许嵩诗意化的音乐表达,获得了更多新世代观众的认同。作为《忆黄山》的制作人,许嵩在这首歌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处,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听觉方面营造出黄山脚下云雾缭绕的中式美感。古筝演奏当然是点睛之笔,至于全曲犹如小桥流水式的听觉氛围,则展现了许嵩对中国风的进阶思考。包括在演唱方式的选择上,许嵩也特意选择了淡淡的处理手法,以配合整首歌的淡然风格。《忆黄山》那份“忆”过去的怅惘,在许嵩的演绎里,得以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如果说,许嵩的音乐才华,就像一个尚待被更多人挖掘的宝藏的话,那么在中国风这一块,一定是最亟待听众用心开采的珍宝。可以自如地把中国风与华语流行曲进行无缝连接,并在细节处注入更多属于他的个人特色,是许嵩非常厉害的音乐本事。多年来专注深耕中国风这一领域,从不因为音乐潮流的变化而有丝毫动摇,这也使得许嵩在华语x国风这个特定的范畴里,牢牢站稳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光荣

盘点

许嵩为《经典咏流传》创作的歌中我最喜欢的作品:

?

1、许嵩《忆黄山》老歌迷一看到歌名DNA就会动吧,看到《忆黄山》会想到当年的《南山忆》,一转眼《南山忆》已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了。《忆黄山》与《南山忆》除了歌名的相近,内核和往昔已大不同,似乎从《雨幕》开始,许嵩写中国风歌曲开始有意识地采用离调处理,这样也就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歌曲从大众层面朗朗上口的可能。许嵩牺牲了歌曲的传唱度,他径自往更深的方向走去了,比如更考究的编曲和混音。《忆黄山》许嵩带着熟悉的老搭档程皓如走向台前,当年《不如吃茶去》里的《弹指一挥间》、《惊鸿一面》等作品里的古筝都出自程皓如老师。尽管《忆黄山》已不再刻意追求传唱度,但听歌时熟悉的音色、熟悉的真假音转换,依旧能一耳听出来这就是许嵩。

2、许嵩《昨夜书》《忆黄山》是仙山缥缈,《昨夜书》则回到人间叹惋,许嵩的作曲更绵长,演唱难度也更大。尤其是岳飞写的长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太考验谱曲的节奏排铺。许嵩的骨子里有文人风骨与愁绪,他的中国风作品都是立体且丰富的,《昨夜书》编曲里采样了马的嘶鸣,以细节构建半城烟沙兵临城下的情境。

3、阿云嘎《上阳台帖》回溯到《上阳台帖》,听见仙风道骨。作词李白/辛晓娟,作曲许嵩,制作人许嵩,演唱阿云嘎。熟悉的许嵩式作曲,阿云嘎唱出了词曲之中的轻巧、浪漫、仙风道骨,喜欢《上阳台帖》里山高水长的辽阔感。

除了以上三首,许嵩在这个节目中还给张杰写过《少年中国说》、《天问》,《经典咏流传》隐藏的含许嵩量真的很高。

许嵩作为音乐人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早期学生时代物质不充裕,于是在极简的设备中最大化突出作曲美感和锐利的歌词表达;中期沉淀了《苏格拉没有底》神级专辑;后期,似乎从《不如吃茶去》许嵩更深耕中国风意蕴美感,那些花了时间打磨的作品不会骗人,比如节目中个人极喜欢的《昨夜书》,是许嵩近年中国风歌曲的极佳缩影,也可以说是代表其音乐性的佳作,听《昨夜书》,会想到昔日的《半城烟沙》、《宿敌》、《伴虎》等,但最后从制作、混音等方面已臻化境的,是当下的《昨夜书》。感谢这个时代有许嵩这样不浮躁的音乐人,期待之后的第九张个人全创作专辑。

刘尼尼

《经典咏流传》是我一直都爱看的节目,用创新诠释中华优秀文学经典,诞生了许多深受乐迷喜爱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纵观《经典咏流传》五季以来所传唱的经典作品,可以看到许嵩是这档节目参与程度最高的唱作人,像第一季张杰的《少年中国说》,第五季阿云嘎的《上阳台帖》和张杰的《天问》均为许嵩作曲,以及两首许嵩自己演唱的作品,第四季的《昨夜书》和上周六刚播出的《忆黄山》,充分说明了节目对于许嵩的音乐才华,尤其是在中国风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

许嵩和张杰的两次强强联合都给人震撼,第一季的《少年中国说》成功出圈,许嵩创作的旋律铿锵有力,使得整首歌充满了少年的热血冲劲,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最新一期的《天问》,精选屈原两千多年前创作的长诗中的10句提问,许嵩遵循诗歌本身“四句一节,每节一韵”的节奏韵律,谱写出时尚浪漫的旋律,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风格。

张杰《天问》现场

另外,许嵩自己演唱的两首歌也都是精品佳作,第四季的《昨夜书》续写岳飞的名篇《小重山》,最喜欢那句“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既描绘出岳飞壮志难酬、功败垂成的境遇,又用岳飞的字鹏举一语双关,尽显许嵩的才情,曲的部分用婉转曲折的跌宕旋律展现英雄传奇,在演唱上也运用了大量的真假音转换和几个连续的高音,将情绪推倒顶点,词曲唱都值得细细品味。最新播出的《忆黄山》又是另外一种风格,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许嵩创作的旋律走向也如同黄山一样奇丽秀绝,不落俗套,让人意想不到,婉转动听的中国风旋律,搭配如高山流水一般清脆素雅的古筝,景色与情感层层堆叠,仿佛让人置身于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之中,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细数许嵩十几年来的创作,他始终把作品摆在第一位,深耕中国风音乐领域,用独一无二的辨识度建立起独属于许嵩的音乐风格,而且绝不重复,一种风格用不同的内核去表达,不得不说,许嵩的音乐依然充满着无限可能。

五毒毒

感觉许嵩是被《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锁定了,目前播出了五季,除了自己作曲并演唱的《忆黄山》和《昨夜书》,他还是张杰演唱的《天问》《少年中国说》和阿云嘎演唱的《上阳台帖》的作曲和音乐制作人《天问》是屈原充满了大胆求知精神的诗作,通篇是对天地自然科学的发问,许嵩为之创作的旋律有恢弘的古风,制作上又融合了现代的电子气质,搭配着张杰辽阔的声场,确实是充满了望天相问的大胆与求知意向。《少年中国说》作为梁启超的散文,本身就有很强烈的现代精神与向上风貌,许嵩创作的旋律就以娓娓道来的柔软转入亢奋的情感迸发,符合原作既要讲清楚道理,又要给人情感冲击的精神,同时也给了张杰充满力量的歌声相当大的空间

阿云嘎《上阳台帖》现场

阿云嘎唱李白的《上阳台帖》也很妙,唱音乐剧出身的阿云嘎原本身上就有些西式的气质,许嵩的制作就没有用很多的中国传统配器,整首歌的配器都很现代,又用很流行的旋律暗合了他的气质,而李白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驱,本身就有超越时代的狂傲,所以这样的创作并不让人觉得突兀至于他自己的两首作品,大概因为他歌声里的古典气质,所以在作曲和制作方面都更有古风古意。《昨夜书》是由岳飞的词作《小重山》改编的,但不同于大家都更熟悉的《满江红》,这首词作充满了内敛的悲戚,许嵩的创作在低沉的总基调中,既描摹了柔软的心肠,也有荡气回肠的大气,补完了这位爱国名将英勇刚烈的另外一面。《忆黄山》则是南宋文人汪莘的作品,原作是对黄山奇景既写实又充满了想象力的描摹,许嵩的创作就完全顺应着原作的古意、浪漫延展开来,开篇即用高山流水的音效呈现幕帘拉开的景象,随后大量的古典乐器配上他飘然而至的歌声,层层交织出一派瑰丽的登黄山后的脑中图景,呈现古韵满溢的风流气派

感觉许嵩对于这种中国风的掌控已经是功力很深了,不同朝代的诗词,不同的歌手,他总能给一个贴切的旋律,再制作出贴合这位歌手气质的效果,作为音乐人的成长是切实听得见的

爱地人

我推荐过好几次《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也推荐过好多首《经典咏流传》流传下来的作品,只能说这是国内音综领域的清流,也可以算是最有文化的音综节目,它的源头是传统,它的使命是创新,它的意义是传承。而在看了上周的《经典咏流传》之后,我则又想借着这个节目,推荐一个音乐人,一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都了解他在《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里,都干了些啥的音乐人。这个音乐人就是许嵩,而我首先要推荐的,就是上周他在《经典咏流传》里演绎的《忆黄山》。《沁园春?忆黄山》是宋代词人汪莘的名作,甚至还是宋词史上,描写黄山最为经典的一首作品。

?

《忆黄山》原词瑰丽又潇洒,在奇情异彩间,又有一种清丽之美,而经由许嵩谱曲并演绎之后,也很好用音乐再现了这种既清秀又磅礴,既奇幻又自然的人文之美。整首歌曲有云山雾罩,也有孤峰绝顶,有神话传说,也有万千之景,虚虚实实之间,充满了艺术想象和人文勾勒之美。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忆黄山》原词的某些艺术创作手法和意象,不正是和许嵩一直以来的音乐审美极其相似吗?这一次,对的词遇上了对的人,也就有了天作之合般的《忆黄山》。其实不仅仅是《忆黄山》,我们还可以盘点一下,比如在最近这期的《经典咏流传》里,除了《忆黄山》之外,张杰的《天问》同样出自许嵩之手,而再上期阿云嘎的《上阳台帖》,同样由许嵩作曲。除此之外,第一季里张杰的《少年中国说》,也是许嵩的创作,而在第四季里,许嵩还将爱国将领岳飞的词作《小重山》,改编成了《昨夜书》并演绎,将“心事付瑶琴”跃然耳边的音乐功底,也让我在去年曾经特别推荐过这首作品。五首作品,既有自己完成唱作,也有为别的歌手量身定造,这其中代表的是许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骨子里的认同与热爱。

张杰《少年中国说》现场

而且不得不说,在最早的时候,我对于许嵩深耕“中国风”,也会有一定的疑问,毕竟这和时代的多元化潮流,多少是有抵触的。但经过这么多年,其实从许嵩身上也会让我们明白,有时候看起来方寸天地的限制,对于创作人不一定是束缚,因为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拓展、延伸,让方寸天地同样变得别有洞天。就像现在的许嵩,“中国风”是他的支点,也是某种外在的意象,但许嵩在这个基础之上,却又打通了传统与现代、出世与入世的界限。他既可以在自己的专辑里,保持着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同样可以在《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里,将“中国风”里的文化精髓,以音乐的方式挖掘并重现。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国风”,也真的让许嵩的音乐,值得咏流传……

沉默电话

许嵩不仅仅是因为拥有质量极高的中国风原创作品,才和《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产生如此大的缘分的——从为张杰创作的《少年中国说》、《天问》,到阿云嘎《上阳台帖》,再到自己演唱的《昨夜书》、《忆黄山》,我们从许嵩的国风作品中听到的、从他的舞台表演中看到的,更是他对中华文化、锦绣山河那发自内心的深爱。爱与音乐作品之间的羁绊总是如此厚重,那是音乐创作缘起的灵性源泉,更是词句韵律有血有肉的升华加成,爱让人做好歌、唱好歌,让人把心中对美的感悟尽数倾诉。“许嵩+中国风+经典咏流传”的逻辑脉络也是如此,静听许嵩的每一首国风创作,都是在听他对大美中华情真意切的赞颂。《忆黄山》再次引起热烈讨论,其实也在预料之中——许嵩在这首歌中加入的流行成分较高,和曾经《昨夜书》讲述英雄壮志在胸、深沉踌躇的心绪不同,《忆黄山》重在展示对壮美黄山、千峰豪迈的崇敬向往,旋律部分拥有十分直接、直叙无碍的情感能量,有让人立即置身其中的情境力道。但在细节之处,许嵩的作曲依然拥有符合诗词逻辑的婉转起伏,让主线的流畅和细部的讲究面面俱到,最后,再搭载许嵩清灵缥缈的嗓音演唱、行云流水的古筝演出,《忆黄山》呈现出一种从内之外的精细与完整,让人很难不被打动。许嵩自来谦逊、温和,又拥有过人音乐才华,以及不止于表面的作品创造力,这一切,都是他在音乐领域能做出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中国风音乐领域,他的价值无可取代,这和他的能力有关,更与他的内在、与他的心有关。如果不是如此热爱一件事,根本看不到它的美,更不必谈去歌颂它了。许嵩和经典咏流传的音乐之缘,也应是如此筑成。赵南坊各位若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