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天问一号确定5月中旬

“天问一号”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在火星上空运行,为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降落收集科学数据及资料,为首次登陆火星做部署准备。

在上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在向美国国家科学院太空研究委员会发表的演讲中说:“在第一个中国火星飞行任务中,天问一号现在正在火星上运行,将在5月中旬降落,我们欢迎国际合作,这些数据将很快公开发布。”

由我国当前最为强大的长征五号火箭运载升空的天问一号,在经过了近7个月的星际飞行之后,于2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洲航天局,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后第六个成功发射航天器到达火星并绕飞的国家。

目前,天问一号的当前飞行轨道离火星最近点约公里,最远点约59,公里,大约每两天绕火星一圈。

天问一号如果在5月中旬实现成功软着陆的壮举,我们将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3个在火星上进行软着陆的国家,以及第2个在火星上驾驶漫游车的国家。

天问一号轨道飞行器将在释放着陆器和流动站后,调整轨道,以过渡到常规科学操作继续执行任务,还将中继地面控制器与探测火星表面的漫游车之间的通信信号,它的设计寿命至少为1个火星年(约个地球日);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6轮火星漫游车,设计寿命至少为90个地球日,即3个月。

天问一号的漫游车着陆过程与美国毅力号类似,同样会被包裹在隔热罩内抵抗高温,部署降落伞,只是我们没有使用天车平台,而是以发射制动火箭的方式减速降落。

假设成功着陆,漫游车将启动摄像头,雷达,测量火星岩石成分的传感器,磁场监测仪和气象站等科学仪器,开始收集数据。

随着天问一号和阿联酋希望号的成功入轨,火星上空现有8颗运行中的轨道器。

它们分别是NASA的Odyssey航天器,火星侦察轨道器和MAVEN大气观测站,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和ExoMars跟踪气体轨道器以及印度的火星轨道器。

NASA表示,3月底,自天问一号到达火星以来,与我国的航天局进行了“有限的信息交换”,以共享火星轨道器的轨道数据,数据共享计划旨在降低火星上运行的航天器之间发生碰撞的风险。

名为《沃尔夫法案》的美国法律规定,禁止中美两国太空计划之间的大多数双边合作。

虽然这项法案并没有限制NASA与我们国家航天局之间的所有联系,但前提是,NASA需要提前30天通知美国国会审批,并将拟议的合作提交给FBI审查。

自强的中国航天人,在这十年里,并没有出现美国所期望的那样——中国航天事业并未停滞,反而是在高速追赶中。

尽管中美两国在太空计划的合作十分有限,但其他国家则更多地参与到了中国的天问一号任务合作里。

来自法国天体物理与科学研究所(IRAP)的科学家团队,在法国航天局的支持下,为天问一号漫游车上的激光光谱仪作出了贡献,该技术使用激光,在目标岩石的表面进行轰击,并使用光谱仪分析等离子体产生的光,来确定岩石的化学构成成份。85秒去噪版,毅力号传回行驶时车轮与火星地面摩擦的声音

是的,听起来很熟悉,之前毅力号从火星上传回一段用激光爆击岩石的音频和照片,所使用的仪器正是出自这支法国团队——包括更早之前的好奇心号火星车上的同款仪器,也是他们研制的。

这支团队的科学家成员们,相当于为中美两国之间架了一座避开政治约束的桥梁,同时他们打算将两个美国的两台火星漫游车和中国的漫游车之间收集到的测量结果进行交叉校准,以纠正数据偏差;

奥地利科学院太空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协助开发了天问一号轨道器上的磁力计,并帮助校准了飞行仪;

阿根廷是我国拥有的与天问一号卫星进行通信的深空跟踪天线的所在地,通过中继回来的信号数据将在那里接收;

欧洲航天局也同意通过其自身的全球深空跟踪站网络为天问一号提供通信时间。

我们在世界上,并不孤立,但也并不乐观,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这也是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的伟大之处,他们并不像某些“热血”吹的那样无所不能,但也从不像某些“软骨”那样妄自菲薄——正是因为他们的脚踏实地,才有了中国现在的航天壮举和未来更高发展的基础。

祝愿天问一号在5月能顺利平安的着陆,开启中国航天新的篇章。#天问一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