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现在的共识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才有的这个节日。屈原的身份虽然是一名政治家,在“楚辞”上的成就也相当大,“楚辞”成为诗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屈原的功不可没。关于屈原的诗,《离骚》大家最熟悉的,但另一首《天问》才是屈原的巅峰之作。因为这首诗,不仅仅具备文学上的“美”学,思想更是超出了“艺术”的范畴。只有结合现在的宇宙知识来感受这首诗,才能深刻理解屈原的伟大。一个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突破时代的限制,对当时流行的宇宙观提出质疑,更用超强的想像力提出新的问题。尴尬的是,这些问题,大部分仍然没有准确答案。我们感受一下。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很多书籍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通常翻译成“远古成形之后,谁将此态流传引导?”这并不十分精确,用“我们这个世界成形之后,谁将此态流传引导”更精确一些。而“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屈原所感知的世界,有大地、有河流,有山川,有天空,有月亮,有星星,有太阳。这个世界,当然就是宇宙。宇宙成形之后,谁将这种状态流传引导?宇宙做为一个庞大精密的系统,按照复杂规则一直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但这些变化是由什么控制的一直没有答案。“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上、地下尚未成形之前即宇宙没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这是在探究宇宙起源的问题,依然是谜,现在流行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也仅仅是一个较靠谱的模型而已。“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两句,就将全诗的基调定格,从格局上就已经碾压了后世那些伟大诗人。宇宙大爆炸理论其下的十六句,提出了十九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当时宇宙观的强烈怀疑。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天体轴绳系在哪里?天极不动设在哪里?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为何缺损不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隅隈多有,谁知其数?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太阳是从旸谷出来。止宿则在蒙汜之地。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藏在了月亮身体里?这些问题,无不是挑战当时的“权威”,屈原没有固化自己的思维,没有被当时主流宇宙观束缚,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惑。我们在感叹屈原思想强大的同时,不要忽略那个“百家争鸣”的璀璨时代。屈原绝对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天问》里的这些问题是那个时代思想家们集体的结晶。可惜,秦统一后,所有的宗教、思想、文化,都变成了其后统治者们的工具,在以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选择了效率最高的“愚民政策”稳固统治,中国人的思想被禁锢。从那时起,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老子后无老子,屈原后也再无屈原。百家争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