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你好,我叫祝融,来自中国,认识你很高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随着火星车“祝融”发回第一张中国自己的火星地表图像,自此,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终极目标着陆火星圆满完成。要知道,迄今为止,人类一共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只有25次;而在火星上着陆,前后一共22次。所以说人类对于探测火星成功着陆只有五成把握真是毫不夸张。当然之前的成功以及失败都是美国在不断尝试,而中国的“天问一号”作为第一次尝试,取得的成功更加令人感叹。事实上,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层之后要经历最为恐怖的“至暗九分钟”。在这九分钟里,祝融将切断所有传输信号,在此期间出现哪怕一秒的失误,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好在,九分钟考验已经完成。着陆的那一刻,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对此,国外专家纷纷表示感叹,称“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并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同时可以取代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从年,“嫦娥一号”远赴广寒宫的成功,正式开启中国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到如今“天问一号”带着祝融成功着陆火星。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了无数看似不可能的挑战,终于站在世界先列。那么,中国天文发展的背后,究竟又是哪些人在默默付出?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高校科研工作者在逐梦航天的道路上从未缺席,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默默的坚守持续助力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以在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研制出适合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变结构锁定及多级伸展结构和落火监视相机转动装置。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国国旗顺利的飘在中国曾到过的宇宙新领域中。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航天器控制团队,参与了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又一颗神秘星球,将掀开神秘面纱,成为我国天文研究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接下来祝融又会带给我们哪些火星的消息?小编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