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计划到月背采样

本文转自:青岛晚报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又带来了更为振奋人心的规划: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中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如顺利实现,这将再次刷新中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的纪录。

探月工程四期正式启动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后,探月工程四期已全面启动,中国航天事业正全面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中国不是完全重复欧美国家的探月之路,比如“嫦娥二号”不是简单地绕月探测,还探测了图塔蒂斯小行星;“嫦娥四号”更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探索;“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比大家原先认为的还要年轻10亿年左右。这些科学成果都是人类的财富。

吴艳华介绍,我国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就是要服务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将开启小行星探测

吴艳华指出,“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行星探测工程接下来将开展小行星探测和取样返回、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穿越宇宙探测等。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此外,目前中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论证,如太阳系边际探测等。

另外,包括重型运载火箭在内的多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完成首飞。运载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能够拓展多宽。重型运载是俗称,实际是指近地轨道能力在百吨级,囊括50吨到吨之间的能力,它是一个型谱规划。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将满足中国较长时间内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任务。

吴艳华说,中国在论证是否要进行载人登月、发射大型空间太阳能电站、向火星发射更大探测设备,包括探测车辆等。这些载荷都需要大型火箭的支撑。

将组建小行星防御系统

此外,吴艳华表示,中国要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要编目,关键是分析判断哪些是重危型;要对是否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同时,中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

吴艳华说,中国将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年、年,对某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其轨道进行技术实验,为未来人类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作出中国新的贡献。

/相关动态/

玉兔二号月背行驶超米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面对遥不可及的浩瀚宇宙,诗人屈原带着对未知的求索发出了天问。而今天,中国的航天人在用一次次飞跃,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截至目前,正在月球背面执行任务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工作状态良好。其中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第41月夜休眠中,累计行驶里程.米。

在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已经行驶超过1.9公里,天问一号环绕器也在环绕火星开展环绕探测,即将实现对火星的全球覆盖。目前两器状态良好,已获得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

而我们自己的天上宫阙——中国空间站也将在今年完成在轨建造,目前正在太空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状态正常,在轨各项运行参数稳定。本组文图据新华社、央视新闻

未来五年这些梦想将被点亮

1

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2

行星探测工程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

3

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4

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健全空间环境治理体系能力

中国航天飞行任务

1.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2.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3.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4.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5.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6.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