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太空访客”
。这是阔别五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出大气层,更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次飞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和3个月的太空生活,表明中国航天已身处空间站时代,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
自强不息创新超越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60多年来,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奋斗史。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紧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在高起点上谋划,在关键点上攻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近年来,中国太空探索捷报频传——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从”玉兔探月“到“天问探火”,从“空间筑梦”到“神舟飞天”航天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跨越。
▲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4年后的今天,神十二发射圆满成功。图源:人民日报
年10月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结束。18名预备航天员,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以及4名载荷专家,将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间站运营阶段的飞行任务。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自此之后,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接续奋斗,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飞将军”三问苍穹
年6月17日清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6日对外公布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的名单,聂海胜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位从小镇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完成了从“航空”向“航天”的转变。他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过程,也亲身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之路。
聂海胜的航天服飞行荣誉标一栏缀有两颗星,这代表着他已飞天两次。
年,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年,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上天,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是次任务开创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15天的纪录,而聂海胜也由此成为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古有“飞将军”戍边扬威名,今有“飞将军”三问苍穹。从神舟飞天,太空漫步,太空授课,入住“天宫”“天和”……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随着神舟飞船的一次次升空变为现实。
▲图为中国航天员大队首批14名航天员(前排左起邓清明、聂海胜、杨利伟、吴杰、费俊龙、赵传东、翟志刚,后排左起刘旺、景海鹏、刘伯明、李庆龙、陈全、张晓光、潘占春)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汤洪波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以及许多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航天员。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壮丽人生,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自主快速对接,安全可靠本领高
6月17日15点5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神舟十二号升级了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采用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和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仅用了约6.5小时就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这个时间大约和从北京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大大减少了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自主判断到达目的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说。
神舟十二号是神舟飞船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神舟十二号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
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十二号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其中一艘作为发射船的备份,即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之舟”。备份船在发射场随时待命,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3个月后,航天员完成本次飞行任务后将返回神舟十二号飞船,飞船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
飞赴太空之家生活有保障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关键舱段,是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
这里地方宽敞。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立方米,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
饮食也有保障。这次至少准备了60种以上的食物,有主食、副食、调味品,还有饮料和零食,至少5天不重样,营养均衡、口感良好、保质期长。就餐区域还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提升航天员的用餐体验。
身体锻炼、休闲娱乐都不能少。空间站锻炼区配备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看视频、听音乐、看电视,也都是空间站生活的常态。
按照计划,中国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到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我们期待中国航天传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