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手足癣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9/9121641.html交汇点讯“虽然我远在海南,但我十分怀念家乡。航天工程寄托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劳动,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航天梦,感谢你们支持我国的航天事业。同样祝福中国航天明天更加辉煌!”10月31日下午,刚刚完成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测控室工程师黄茂松难掩激动,心潮澎湃地给了公里外的泰兴亲友们发送了这样一条信息。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背后,是无数“护航员”与“助推手”的汗水结晶。其中,就有不少来自江苏籍参试人员的奋斗底色和智慧结晶。在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中,黄茂松所操作的测控设备负责测量“梦天实验舱”中火箭初始段漂移量,并记录实况景象。“我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操作高速摄影系统,为火箭飞行快速评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自从年硕士毕业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至今,黄茂松已有十年航天工作经验。年12月,奉命参与“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他目睹了现场发射的场面,深受震撼,原本饱受思乡之苦的心被立志航天事业的壮志豪情取而代之,“我不再怀疑,不再彷徨,立志坚定航天、报效国家。”“为了勘察一个合适的位置,我钻进丛林深处,身上被蚊虫咬得到处是包。”年,黄茂松主动请缨来到海南文昌发射场工作,成为了文昌发射场最早的建设者之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他化压力为动力,在厂房打地铺,和设备睡在一起。随着各点号的全部指标一个个经过测试过关,黄茂松黑了几个度、瘦了十几斤。当时的同事冯高工也不禁对他赞不绝口:“这个小伙很干练,敢打敢拼的劲头很足!”“虽然设备的跟踪时间只有10秒,但单次任务持续工作14小时已是家常便饭。”早在年,黄茂松就开始了梦天实验舱发射的设备安装调试准备工作。10秒的设备跟踪时间,是火箭点火到飞离塔架的10秒,也是火箭飞行快速评估最重要的10秒,而他的工作,就是做好完美十秒的测控第一站把关人,“操作的准确性会影响目标图像的质量,导致判读数据不准确,进而影响技术人员进行参考分析。”年,文昌发射场进入高密度任务发射期,发射场人员和设备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发射一个接一个,如何确保任务圆满完成,是黄茂松思考最多的问题。每一次执行火箭发射任务,黄茂松都会提前8小时上岗,进行测试检查,状态复核后撤离至远控间远程控制,并在发射结束6小时内完成事后所有数据判读。他所在的岗位也是上岗最早,撤离最晚的岗位。“把自己卯在设备上,什么项目难就练什么。”黄茂松通过不舍昼夜的练习,狠抓动目标模拟训练、跟踪飞球、发射日工作方案演练,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海南湿度高,夜间雾气大,获取图像不清晰从而影响判读怎么办?他多次进行复盘和总结,改善调光曝光策略,确保在不利环境的影响拍摄出最佳效果,贡献出了“江苏智慧”。“在助推器分离的时候,残骸信号、其他雷达站的信号可能会干扰雷达跟踪,导致雷达丢失目标,需要精细调整和操控雷达信号,协同各站信号工作,完成跟踪弧段。”来自宿迁的李龙飞是梦天实验舱发射的雷达岗位操作手之一,他的工作是在任务前检验各项技术指标,细致检查机线和备件,并操作雷达测量火箭距离、速度以及方位角度和俯仰角度等数据信息,完成对火箭的实时跟踪。“测量的实时数据经过中心综合处理,作为火箭安全控制的参考信息源之一,同时也成为其他设备重要引导源。”“我的岗位也许相对微不足道,但如果掉了链子,会影响保障工作的后续进程,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事测量雷达工作五年来,李龙飞先后参加过天问探火、嫦娥五号以及空间站建造等50余次任务,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硬是啃下了许多硬骨头,“作为一名航天保障人,我的工作充满各种挑战,但我一直刻苦训练,创造平凡中的不凡。”“这一发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收关之战,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李龙飞告诉记者,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虽然和平时的任务的工作内容流程基本相同,但由于火箭型号不同,可能会影响信号变化的规律,对操作手的随机应变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射前,李龙飞和团队们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摸清火箭飞行过程中的信号特点,总结任务的信号变化规律,熟练跟踪捕获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梦天实验舱发射前的数不清的日夜,李龙飞在海量的工作中编织一个关于“梦天的梦”。除了按照工作计划开展任务联调、更换背板备件、测试设备指标,“在工作计划外,全组同事们帮助我复盘任务录像,总结操作经验,跟踪各类模拟目标练习操作技能,把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交汇点记者张宣程晓琳通讯员滕紫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