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人类探测火星走了多远

火星(mars)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第四。

火星的赤道半径为公里(地球为.公里),质量为6.×(10的26次方)克(地球为5.×(10的27次方)克)。

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9分22.秒(地球为23小时56分4.09秒)。火星距离地球1.9亿公里。

火星表面的特征是在赤赭色亮区上叠加着若干暗区。表面地域有三种类型:

环形山地域,是年龄至少为几十亿年的古老地域;混杂地域,在这类地域上,山脊和凹地杂然并存,基本上没有新形成的环形山;无结构地域,火星表面被铁的氧化物所覆盖,故呈红色。上有山脉、盆地、环形山、峡谷、火山、河床和极冠。构成极冠的主要成分是冷冻的二氧化碳,又称干冰,也含有水冰。寒暑更迭使干冰凝结或融化,极冠面积也随之变化。

火星大气十分稀薄,气压约为7.5毫巴,昼夜温差较大。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一样有核、幔和壳,但它的地质构造活动没有地球剧烈。火星磁场强度仅约为地球的万分之三。

由于火星有极冠,表面有水的迹象和火山迹象,与地球相似,这些迹象是导致生命起源的主要因素,因此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天文学家长期争议的论题。为了找到这一论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开始了探测火星的工作。

第一阶段(-)

年11月,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mars1)探测器,探测器掠过火星表面进行探测活动。但“火星1号”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从此下落不明。作为人类发射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它被普遍认为是人类火星之旅的开端。

年11月,美国向火星发射“水手4号”(mariner4)飞船。年7月15日,美国的“水手4号”飞船接近火星,从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火星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火星既没有熔化的铁核也没有磁场。

年:前苏联发射探测器2号(zond2),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年,美国“水手4号”发回75张照片。同年,美国“水手5号”和“水手6号”飞船再次掠过火星。它们拍摄的多幅照片表明,火星表面的温度比预想的更低,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水蒸气几乎难以寻觅。当年,美国水手7号(mariner7)探测器发回张照片。

年11月,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mariner9)飞船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水手9号”成功拍摄了火星全貌,发回张照片,确认火星上并不存在运河,火星的一个半球上有许多环行山,外貌很象月球,另一个半球则比较平坦。

年5月19日和28日,前苏联的“火星2号”(mars2)和“火星3号”(mars3)飞船相继发射升空,希望在火星着陆。“火星2号”同年11月投下一个探测仪器,但摔毁在火星表面;“火星3号”的登陆舱同年12月在火星上软着陆,但仅送回22秒钟信号就永远停止了工作。

年,前苏联火星5号(mars5)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同年,前苏联火星6号(mars6)和火星7号(mars7)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年,美国向火星发射“海盗1号”、“海盗2号”宇宙飞船。1年7月和8月,美国“海盗1号”(viking1)、“海盗2号”(viking2)飞船的着陆器分别在火星成功着陆

第二阶段(1-)

年,前苏联福波斯1号(phobos1)和福波斯2号(phobos2)探测器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第三阶段(-)

年9月25日,美国“火星观察者”号(marsobserver)探测器发射升空,但这个探测器在年8月进入火星大气层前与地面失去联系。

年,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mars-96)发射失败。

年11月6日,“火星环球观测者”(marsglobalsurveyor)飞船发射升空。

年12月和年1月,美国宇航局先后发射两个火星无人探测器——“火星气候探测器”(marsclimateorbiter)和“火星极地着陆者”(marspolorlander)。“火星气候探测器”年9月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被烧毁。“火星极地着陆者”也于同年12月在预定着陆时间后下落不明。后查明原因为起减速作用的火简发动机关闭过早。接连两次探测火星的失败严重影响了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考察计划,并使其一度中断。

1年4月7日,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marsodysseyspacecraft)发射升空。“奥德赛”将对火星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地理勘探,主要任务仍然是在火星上寻找水,以确定这颗红色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次发射标志着美国火星探测计划重新启动。

3年6月10日,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飞向太空。

3年6月欧洲航天局发射“火车快车”探测器。

7美国“凤凰”号探测器启程,并着陆。

年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年印度“曼加里安”火车探测器发射升空。

年美国“洞察”号着陆器发射升空。

今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中国、美国、阿联酋都将展开新的火星之旅。

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阿联酋“希望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