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稿No木兰花慢mid

欢迎来到“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世界

作者:级文化产业管理赵婉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词语注释

可怜:可爱

《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屈原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涵盖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表现了屈原对科学、文化、历史的探索精神。《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进行构思撰写的一种文学形式。

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飞镜:喻明月。

谓:据说。谓经,一作“谓洋”。

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可怜今夕月

Mid-AutumnFestival

白话译文(摘自百度)

中秋节喝酒一直喝到快要天亮,有宾客说,前人咏中秋节的诗词有写等候月亮升现的,而没有写送别月亮离去的。于是,我就用《天问》体写了这首送月词。

可爱啊今夜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在东边升起?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中秋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像钩一样弯?

诗词鉴赏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作于辛弃疾罢居瓢泉时期,为词人在中秋之夜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时所作的一首咏月词。

它有别于历来咏月的成规,突破借月抒发离愁别绪的模式,仿屈原《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设问的形式,就明月沉隐后的去向,接连发出前人所未发之疑问。这一连串的发问,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编织其中,把读者带入极富浪漫奇思的境界中,令人惊叹之余又不自觉神往,艺术渲染力极强。

在驰骋艺术才思、构造奇瑰世界的同时,稼轩也融入了自己对客观现象的深入观察,并作出了不可谓不大胆的猜测。他在观察月升月落的现象是,隐约猜测到月亮是绕地球旋转的。无怪乎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词人面对明月与宇宙而引发的诸多疑问不解,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人生的郁闷困惑呢?在此词中,词人以明月比喻江山,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沉重忧思,而“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则暗含对奸邪作恶的不满与憎恶之情。

辛弃疾作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词可谓豪放恣肆、别开生面,展现出构思新颖、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而此词亦是如此,它实际上打破了上下两片的界限,连珠炮似的连连发问,读起来只觉势如破竹,而句式之挥洒不羁更平添豪纵之气。

全词充分表现了词人大胆的求索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既饶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又不失深沉内涵,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歌曲欣赏

《可怜今夕月》是慕寒演唱的一首歌曲,以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为歌词,由执素兮作曲。

曲调大气而不失温柔,采用重复的形式将歌曲分为前后两段,增强了原词上下两片的连贯性,又使重复的两段层次分明,旋律抓耳。此外,无论是感情的投入,还是气音和转音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再加上和声的吟唱,听起来颇有种听禅解意的感觉,让人在平静舒缓中沦陷。

唱起来更多了几分问明月、问人生、问宇宙的思索意味,伴着曲调情绪渐深。歌声从一开始的温柔稍变浑厚,层次感鲜明,到最后的“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更有酒酣时的洒脱尽兴。

整首歌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就像在某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适逢皎月渐沉,让人不禁想起辛弃疾另有词“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中的浪漫情思,仰头可见浩阔辽远之宇宙,俯首即是鲸鱼奔突之海底。

于神话中遨游想象

于暗夜里探月追光

古人诗意精神之至

图文编辑:赵婉

审核:刘柯麟

图源:《可怜今夕月》pv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