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写出《天问》的时间不详,但大致可从判断在被放逐和流放的时间。
王逸先生在《楚辞章句》里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及古贤圣
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舒泻愁思。”
屈原投向汨罗江那年六十二岁,终于走向了他生命的归途。
屈原的命运密码仿佛注定是一个读书人的宿命,从春秋战
国始,整个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屈原一样的读书人就一直走在被放逐和流放的路上。
这或许是读书人的命运密码,个性独立,性格张扬,管不住自己的嘴,一不小心就打破了秩序的平衡。心怀天下,家国情怀,却容易留给对手太多的破绽。并都有以死坚持信仰的国士之心。
于是,苏东坡、刘禹锡、柳宗元、骆宾王、褚遂良、杨慎等读书人,都有了屈原一样的命运。
在《天问》之前,屈原写了《离骚》、《九歌》、《招魂》。
到了《天问》,屈原的浪漫情怀和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内容来说,《天问》是对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的疑问,屈原竟然用诗赋的形式、设问的方式向“苍天”提出多个疑难问题。
看似问天,实则假托苍天,提出了他的所有疑问?所有疑问均无答案。
此时,屈原的心己虑思成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想表达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啊?“至高无上的楚王,我所有的家国情怀你就不懂呢?眼看楚国就要没有了,你咋就不清醒呢?楚囯沒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屈原殉国了。
不知道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天晴还是落雨,也不知这个曾经的楚国大臣是否吃饱了饭,在投江之前是否喝了酒?
雪白的长发是一定的,枯瘦焦黄的脸是一定的,江风吹散了他的长风是一定的,衣衫褴褛是一定的。
那一天,屈原的心早已死了。一次又一次的流放,这一次流放就是十六年。
他做不到隐居山林,放下天下苍生,一个接一个楚国溃败的消息让他死了一次又一次。如果他能做到心死,人生便有了放纵与坦然。但他做不到,如果毎一次的绝望是一次死,那他已经死过很多次了。
投入江中,不过只是身体的一次彻底的飞翔。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尸横遍野,一个人的死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况且对于楚国而言,屈原尚且还是一个罪臣,因此公元前年这一天,是极为平常的一天,屈原抱着决绝的意志走向大江。可悲的不是屈原,可悲的在他身后漫长的时间里,这幕戏一直在反复不断的重复。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悲剧?还是时间的悲剧?不知道是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楚国的悲剧?那一年是公元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