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汨罗江汨罗江的前世今生

北京荨麻疹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作者:南歌

浩浩汨罗江

清诗人张文敏云:“万顷重湖悲故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这个江是指汨罗江,汨罗江是属于屈原一个人的河流。

打开《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汨”字只解为长沙汨罗渊。你能说汨罗江不是屈原一个人的么?还有谁能占有汨罗江的名号?

公元前年,屈原自沉罗渊,罗地楚人感念屈原,将之改称屈原潭,是一个纪念屈原自沉殉国的名号;相隔多年后贾谊到罗渊吊屈原,挥笔写下屈原“自沉汨罗”。

那么为什么贾谊把罗渊、屈原潭称为了汨罗呢?这个汨罗是水还是地?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呢?汨罗是因汨罗江而名,还是汨罗江因汨罗而名呢?

说实话,能完整准确回答的人恐怕是很少的。

汨罗本为汨罗渊

屈原自沉的汨罗渊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还是先看看汨罗名怎么来的。

屈原时有没有汨水?

没有。地理著作中只有水。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汨罗名始见于贾谊《吊屈原赋》,然后司马迁作《屈原列传》,均将屈原自沉的具体地点定位在“汨罗”。

《楚辞》中没有汨罗,只有“汨”和“汩”。最早的地理著作中也没有汨水,今天的汨水旧称水,一条传说中买卖的河流,完全可以说是贾谊命名了汨罗。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说明汨罗在湘流之中。

司马迁《屈原列传》云:“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说明汨罗是司马迁所观“湘水”“屈原自沉渊”之后写下的传记,可见汨罗就是湘水中的一个渊名。

应劭云:“因汨在罗,故曰汨罗。”说明汨渊在罗地,就称之为汨罗渊。因此许慎《说文解字》直云:“汨,长沙汨罗渊。”罗地汉在长沙,所以是长沙的汨罗渊。

那就是说“汨”本为“汨渊”,因为在罗地,所以称汨罗渊。这是对汨罗名来源的最早定论。

罗字好理解,但汨字又缘何而来呢?为什么贾谊、司马迁将汨称之为渊呢?

查找字典,对汨的解说均为解说屈原自沉之事,就是许慎的汨罗渊的定论。至于后世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是解说其具体的地点。查这个汨字,其实最早出现在屈原《怀沙》之中:“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为什么贾谊用汨称渊呢?这也来自屈原《惜往日》:“沅湘之玄渊”,这应该是他理解汨为渊的道理。那么这个汨实际上是屈原自己命名的,只是得到贾谊的认定而已。

渊字的甲骨文有两种字形。文字外围像岸或漩涡,中部为水流的象形。两相会意表示一个水深不见底的深潭,《说文解字》古文据此演变而来。《说文解字》异体作“见图”,应是由图1的甲骨文演化而来,以水在两岸间横流,像渊之形,其字形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水潭,但意义仍不变。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鲵桓之审为渊。”郭象注:“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鲵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成玄英疏:“鲵,大鱼也:桓,盘也。”“审”读pán通“潘”,水回流处;一说通“沈”,水深处。

磊石山周边先秦时的确有大的水域,就是屈原自己记录的“浩浩沅湘”,正是屈原《惜往日》中的“沅湘之玄渊”。此地下岩洞众多,有“龙窝”之称,导致回旋翻流水众多。《磊石山志》记称:“龙神之窟宅”,唐蒋冽诗云:“汨罗有翻浪”,宋晁公愬称“龙渊金堤(小招堤),汨罗潇湘。”翻流水和漩涡现在都可见到。

后世确认的汨罗渊在今天凤凰山与磊石山之间。这个地方查找文献记载有春秋之罗汭、罗渊、屈原潭、汨罗、汨罗渊、汨罗江、黄金潭、药师潭、烂柴港、万岁潭等不同的名称,南部与之相接的是荞麦湖(旧沉沙港)。据《屈原农场志》所记荞麦湖底是全农场最低处,海拔仅仅22米,参考年高洪水位35米、年高洪水位36米,平常夏季水位28-32米,说明这个深潭水深平时达6-10米,最高可达12米至14米。

所以汨罗渊的定位大致也没有错误。故而《荆州记》云:“屈原潭去罗城三十里”,给了一个地理数据定位。就是今天河泊潭川(春)江嘴处。其左(东)正是玉笥山,其右(西)正是汨罗山(汨罗驿)。

屈原《怀沙》云:“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浩浩沅湘,分流汨兮。”《离骚》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

关于这个“汩与汨”,龚红林先生在河泊潭调研时,谈起这两个字有点怀疑本一字。都是汩,是形容声音的。笔者也疑心是一字,只是贾谊看到《怀沙》把这个长些的“汩”字写成了汨(或者是屈原自己刻写稍为长些了),这也正合了贾谊的意,因为如果写成“屈原自沉罗渊”“屈原自沉屈原潭”的确语意上对屈原有些不恭。如果写成“屈原自沉沅湘”,沅湘这么大,到底沉在什么地方会让后人也搞不明白。所以为了更恰切地纪念屈原用他的“分流汨兮”之汨来个纪念,此汨又在罗地,就把屈原潭换成了汨罗。

众多字典解释:汩,读作gǔ,是象声词、多音字。有水流的样子之意: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有治理,疏通之意:决汩九川。有扰乱之意:“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有涌出的泉水之意。有沉没(mò)之意:汩没(mò)。

而对汨字,许慎只解为“汨罗渊”。说明这是根据贾谊、司马迁之论,说“汨”是屈原自沉的一个渊名。

如果是“汩”,也有着水注入岩洞的一种声音之谓。

最初的“汨罗”跟“屈原潭”一样的确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但甲骨文中没有汨字,这也就说明这个汨字不是屈原写错的就是贾谊认定的。因为分流汨兮之汨同样可以形容为一种声音,也可以解为疾速。但“汨”这个地方,肯定是屈原站在磊石山上所看到的沅湘合流之景观。

《楚辞》中,屈原自己称“沅湘之玄渊”“分流汨兮”、“洞庭波兮木叶下”(磊石山是洞庭山,也名五木山),说明磊石山这个沅湘交汇之地的洞庭山下存在着大的岩洞和地下河道。沅湘是两水交合之区域,集中在罗子国的湘江水域,这是无法否定的。而这个渊,是依据屈原“沅湘之玄渊”来定位的,磊石山下有渊是铁定的事实。所以这个汨罗渊也搬不到其它地方去,更不可能到陨阳。

《楚辞》中屈原提到的今天能考的地点最多的就是沅湘,但很多人没有理解沅湘合写在一起的意义,总是习惯性将之拆分开来。是没有充分理解:“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语义。而贾谊称“沅湘之玄渊”为汨罗,则肯定是依据这个汨而来。

屈原不是个地理学家,是个诗人,《涉江》中独写了沅,又把江湘出发点用合写出现,说明屈原沅湘和江湘都写的是结合部,大家没有看出这个玄机,拆开而论,总是出现众多自相矛盾的结论,也是理解上的原因所导致,所以汨罗渊,也只能是沅湘结合部,就是屈原《惜往日》所云:“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屈原这个“玄渊”是沅湘两水合流而注磊石山下的地下岩洞之意义,而这个地方正是屈原自沉的地方。

汉书《地理志》:“湘水至下隽(岳阳)入江”,说明磊石山不远的下隽(岳阳县)水域就是长江。所以汨渊就是沅湘之玄渊,沅湘结合部在磊石山下,沅湘合流之后自磊石洞庭山下入江。

所以综合而看,汨罗的原始意义,就指的是汨罗渊。是潭名、渊名。由罗渊、屈原潭演化而来。所以郭嵩焘说“汨罗哀屈原也”。

那么“汨渊”又是怎样演变成汨水的呢?

3、

《水经注》记载:“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尝迳此,弭檝江波,投吊於渊。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

可以看出把汨渊记成汨水是从郦道元开始。因为他的汨水跟自己记录的水是同一条水流。而这条水,是罗人到此后改称为罗水的。

根据后世修订的《说文解字》说法,汨水跟水的确是同一水系,其云:“水。出豫章艾县。……西入湘。豫章郡艾、二志同。水经湘水篇曰又北过罗县西,水从东来流注之。……郦氏云汨出艾县,迳罗县,皆与经言同。……西北入湘曰屈潭。亦曰汨罗口。正郦之东町、汨罗二口。非有二水也。郦盖未溯上游,不辨异文同物。许书盖本同水经。有无汨,而后人妄增汨字。故其文不类许书。屈原所沈例所不载。”

充分说明汨罗渊之“汨”是被郦道元改称为了汨水。实际上汨不是汨水而是汨渊。

多年中只有郭嵩焘看出了这一问题,他曾经在两首诗中批评郦道元,《河伯潭》云:“《水经》水分明在,终古贻讥郦道元。”《磊石山》云:“《水经》郦注真成误,别录唐贤足解颜。”正是讥郦道元,把一个湘水中的汨罗渊,硬生生地扯进了水之中,让它成了一条水名。

为什么他“别录唐贤足解颜”呢?因为唐代的大家们没有一个人认定汨罗渊是汨水(水)的,而认定是湘水。

西汉王褒云:“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盛唐李白云:“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盛唐孟浩然云:“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沈湘。”很多唐宋诗人写屈原沉江的地方,写的就是湘水、湘滨、湘源之类,都跟湘水挂上了钩。这也许是让郭嵩焘开心的地方吧。

他为什么要批评郦道元呢?因为他坚定地认为:“汨罗哀屈原也。”而汨本是湘水的分流,是一个渊名,是屈原的“沅湘之玄渊”,怎么就变成了一条水名呢?

其实他责怪郦道元也有点过,因为《荆州记》也载:“汨水西流注湘,去县(古罗城)三十里,名屈原潭,即原自沉处。”他也把汨渊这“汨”称成了汨水,大家都没有思考许慎之汨罗渊的说法,都依郦道元之说把水当汨水,都“约定俗成”了。又如何弄得过大家的“糊涂”呢?

三十里的地距,就成了千古定论。南北朝始汨罗渊北汨罗山上正式有了恢复汉代屈原庙纪念屈原的文字记载,此庙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才迁移到今屈子祠地,汨罗水名和地名落在此地历时多年。

对于汨水,民间传言是“芈水”,罗楚人都来源于芈姓,估计可能是当地民众称屈原自沉芈罗,贾谊则以为是《怀沙》中的汨,故而记为汨罗。此说当然有道理,但没有历史记载上的依据,也不能为凭,也跟汨渊原始意义不合。

另有说汨来源于伏羲文化祝融火神之说,是屈原崇拜先祖,在先祖故地自己命名的。日当然是太阳神,凤凰也是太阳神的崇拜,最重要的作品《离骚》之“离”也有着太阳神的崇拜。但以此来解说汨也是文献资料不足,不过有探讨的空间。

本人认为屈原区境内有三条主河,是《水经》记载的(汨)、湄、罗三水。从东町湖今推山咀(土星港)入湘,湄从沉沙港今青港入湘,罗从磊石山南入湘。屈原先祖屈瑕因灭罗兵败自缢,估计屈原不想提罗水,诗中没有提到罗地和罗国,这就是证明。而这三条水都是西流入湘,从东方太阳底下流淌而来的河流,故而统称为汨,这也是有可能的。“汨”为沅湘分流,罗子国城也位于“湘水之阴”,“汨”是很有玄机的一个词汇。所以屈原也许是故意地将“汩”字的“曰”拉长而写便诞生了“汨”。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最大。

贾谊到河泊潭写“汨罗”时,距屈原投江殉国仅年,距战国结束仅30年,距楚国灭亡仅47年。他吊屈原之地就在自沉渊河泊潭。所以后世文人都持汨水是沅湘分流的观点,支持屈原的湘水分流说。王逸在注“汨”时说:“汨,流也。言浩浩广大乎沅湘之水,分汨而流,将归乎海。”……他们全部把汨水的源流归入湘水之源流。屈复说:“‘浩浩’,广大,‘汨’,汨罗,汨水乃沅湘之分流也……”,古人的这种认定一直到清朝,如清朝越南使者潘辉《过汨罗吊屈灵均》作诗也说明:“湘江两支,下流分两支,左(东)一支名汨罗江,右(西)一支名湾河”,说明汨罗江是湘江分支。汨罗江能倒流,并不是传说,其实是湘水倒灌罗水(水、汨水)所致,也充分说明汨水是沅湘分流无误。

所以古人汨水的区域完全确定在湘水之滨,就是河泊潭至湘江区域的“汨罗江”,实际上指的是汨罗渊。

史料记载公元前年楚文王迁罗子国于“湘水之阴”,而罗子国城离磊石山四十多里,至少说明今磊石山向东的湘水有六十多里的水域,到了今天新市的地点。正是湘水顶托昌江,故而有了昌江更名平江的依据。

所以沅湘之“汨罗渊”才是汨罗的真正定位,是湘水。水的源头在湘水,文化的源头也在湘水,跟水的关系似乎不大。

汉唐期间汨罗还是汨罗渊。这个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找到答案。

东方朔云:“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刘向云:“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吴迈远云:“初同末异忧愁多。穷巷恻怆沈汨罗。”杜甫:“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齐己:“曾笑楚臣迷,苍黄汨罗水。”

宋代始名汨罗江

今人一直号称“屈原自沉汨罗江”,则是将汨罗渊泛指成了一条江了。

众多证据表明,屈原时代并没有汨罗江,那么这条汨罗江何时所称,什么地方始称汨罗江呢?

查看汨罗江的诗词,从北宋开始。

邹浩:“忠洁云亡几百秋,汨罗江水湛清流。”释德洪:“魂清寒妥贴,寺近汨罗江。”寺近汨罗江这个寺本人认为就是建于凤凰玉笥山上的南阳寺,明嘉靖二十年迁移至南阳渡(今河市镇大洲、翁家港地),奉屈原香火。因为有故宅牌一同迁来,被清代认为为屈原故宅,实误。因为这个地方根本不是屈原生前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北宋把汨罗渊称为了江呢?

1、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记祠庙三闾庙:“屈平沉沙之处曰汨罗江,在岳州境内,正庙以渔父配享,唐末有洪州衙前军将题一绝云: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奠酒。大夫元是独醒人。”写明唐代的三闾庙在沉沙处,可见宋始沉沙地也就是汨罗渊(河泊潭)被名为了汨罗江。

汨罗渊(河泊潭)本为汨罗江口的一处深潭,《画幔记》云距磊石山龙窝十里许,旧与湘水一体,在湘水沉沙港中(今在荞麦湖),为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鼎湖”,罗国之罗渊,春秋之罗汭,后世之磊石港、凤凰港、平江港。为磊石山东南与凤凰山相接的一片大水域,是旧志所称龙窝之地。

而这个十里许的湘水之地,却称之为江,也让后来的作史者有些不解。《长沙府部杂录》倒是解决了这个疑惑:“今湘阴县即古罗子国地,汨罗本一水流经玉笥山下,汇为渊,而以汨罗江名者,亦犹湘江之统称矣。其地在湘阴县北七十里。”

汨罗渊自古是湘水,因为河泊潭汨罗渊旧时其实就在湘水之中,年湘阴县实施“汨罗围垦工程”“汨罗江围垦工程”后,炸开玉笥山周家垅段后,在磊石山南筑20公里长的西大堤连黄陵湘山,在其东筑八里堤连接凤凰玉笥山,依凤凰台将西玉笥山更名凤凰山,就将汨罗江(汨罗渊)围垦进了屈原农场,而将湘水隔离,所以古代依湘江统称汨罗江还是有十分的道理。

湘江是舜帝之江二妃之江,屈原《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湘君》《湘夫人》就带着浓重的舜帝二妃色彩,湘江与汨罗渊本就同体关系,与湘江统称汨罗江代表的是楚文化的在湖南传播的通道。

正因为如此,古人所认定的汨罗只是湘水之中的一个深渊。文化意义上只是纪念屈原在此沉江的一个特别名号。光绪年间前除了汨罗驿、汨罗山也没有再出现其它汨罗地名,汨罗渊在凤凰局,说明汨罗山其实是在汨罗渊北。年的汨罗站、年新名的汨罗县治均在归义局,而归义局汉至年前并没有称之为汨罗。

所以说到汨罗江名《一统志》就特别记载:“汨罗,江名,在湘阴县北十里(离乌龙嘴十里),源出豫章,流经湘阴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经古罗城曰罗水,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西流入湘。”复合至少就是第二次合,而此定论是在维护汉许慎:“汨,长沙汨罗渊”的定论,也是在维护屈原自沉的罗渊、屈原潭、汨罗渊、汨罗江的历史演变。而将罗水汨水在双江口汇合称汨罗江的说法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依据的称谓,是对汨罗江的一种错误理解。

民国后长沙大会战期间把汨水流域统称为汨罗江防线,罗水名消失于今汨罗境;今天更是将汨水(水)称为了汨罗江正源,实际也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是不懂得汨罗江实际上指汨罗渊,是专门用来纪念屈原的一个名号。它有没有江均不重要。

郦道元的错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让屈原有了一条独立的美丽的汨罗江。这条汨罗江把屈原、杜甫、黄庭坚三个诗人连接到了一起,三颗诗魂在这条江中碰撞,成就了蓝墨水上游。演变成了一条文化意义上的汨罗江,但今天的汨罗江屈原并没有沉于此江。屈原自沉的汨罗江,今天大家叫成了平江河。

所以今天的汨罗江实际上是依照屈原管理区境内的汨罗渊而泛指的一条河流。水的源头在修水、平江,名称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却在河泊潭汨罗渊。

可见汨罗江的核心就在今天的河泊潭。

为什么汨罗渊又演变成了河泊潭?

这个跟汨罗渊北屈原庙的迁移有关联。

2、

认定河泊潭是千古公论的屈原沉江的具体地点(汨罗渊)是清光绪年间。其《湘阴县图志·卷二十二·水利志》载:“河泊潭在鸭舌港西北,见洪武册,一作河步獭潭,据盛宏之《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西流注湘,去县城三十里名屈原潭,《水经注》汨水又西为屈原潭,即罗渊也。”“正古屈原潭也。”

今天磊石山、玉笥山南,营田黄陵山(湘山、边山)、河市狮子山北,罗城西所包围的一片区域,明代前就是一片水域,有“三十六坪,四十八汊”之称。而这个坪,指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沙洲和土墩,汊指的是如网状的河流和湖泊。至今还留有的坪有晒尸墩、金沙洲、青洲、大洲;湖泊有古湖、黄湖、荞麦湖、莲湖、香炉湖、枫林湖、茨塘湖、狄湖等;河流有河市河、灰滩河、黄金河、大湾河、土星港、古塘汊、青港、沉沙港等;长江、洞庭枯水季节洲和沙滩会露出水面,丰水季节则跟湘江连成汪洋之水域,本来就是青草湖东汊,是湘水之中的湖泊,故而历史记载罗子国迁“湘水之阴”,就是湘水之南说,湘阴是因位于湘山之北而名,今天继续沿用此说法,是保留罗子国的悠久历史。按今天的湘江而言,如果屈原管理区的湖泊不是湘水,而是水的话,那么就会称水之阴或者罗水之阴,这道理是明显的。说明屈原区境的湖泊都是湘水。

仔细考察文人们认定郦道元汨罗江汨水源流说的时间,当在清代这段时间。这主要是洞庭东汊的地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之故。

根据《湘阴县图志》记载,乾隆五年后江西移民大量集聚湖南境,罗城西也来了黄、谢、彭、湛、胡、熊、周等几支人口规模较大的移民,再加上湖北、河南移民也来到此地,围垦了公悦、大洲、三合等大院落,将罗城西东汊大洲的三分之一变成了陆地,大洲是沙性土壤为主,入湘的两大河口罗水和河市河(汨水)明显地露出5-10公里之长。

因此清时李元度来此考证出来一条源自岳阳县的一条“罗水”(卢水),清《岳州府建置沿革考》云:“卢水,在县西北,发源卢山,南流入汨,以其经古罗县又名罗水。《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故罗县在其上。”说得很清楚,宋代《风土记》知道汨罗、汨罗江均为汨罗渊,而罗水经过汨罗渊。岳阳县而来的罗水实际上是卢水,卢水改称罗水的理由,是因为卢水进入了罗城北的罗水,卢水从双江口入罗水。正跟水入汨渊被水经改称了汨水一样,这是李元度发明的罗水。此说曾经受到他的亲家郭嵩焘的质疑。实际上是卢水入了罗水才叫罗水,其上还是称的卢水,这是很显然的。

李元度的罗水说没有影响《湘阴县图志》罗水、汨水标注。因为罗水汇入的还是罗城北的罗水,合流后百多米又分开了,而汨水被标注到了罗城南了。此罗水合的还是罗水,没有称之为汨罗的道理,这条罗水没有影响古人,但严重误导了今人。所以有人想当然地写出“汨水、罗水在双江口合称汨罗”之误导,进而将汨罗江的概念向上而溯。为古罗山变成汨罗山之“讹”而打下理论基础,进而为论证屈原墓在汨罗山提供说法,其实这也是有违常识的错误说法。

清《一统志》所以记载:“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特别说明汨罗是江名,从什么地方称江?汨水罗水“复合”屈潭后称汨罗江,排除了双江口的讹传,这是认定《水经注》屈潭后叫汨罗的口径。所以河泊潭独立名为汨罗江有多年历史,这点是任何时期也否定不了的。

所以为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有必要了解汨罗山、玉笥山的旧地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汨罗江的秘密。

我们知道屈原潭汨罗渊距罗城三十里,玉笥山就在左边。说明玉笥山其实就在今凤凰山的西南。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记载:“玉笥山,在县北七十里,汨水西流经其下,有屈潭,亦曰罗渊,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盖以山名。其相连者曰汨罗山,以下临汨罗江也。又磊石山……”玉笥山、屈潭、汨罗山、汨罗江、磊石山,从东到西非常清楚地载明了具体地点。汨罗山、玉笥山正是今天凤凰山凤凰台南的两个山头,两山全长大约六里之长。此据汨水和汨罗江写得很分明。玉笥山下是汨水,屈原潭、汨罗山下是汨罗江。

查看《明史》《一统志》《通志》均将玉笥山、屈原潭、汨罗山定位在“县北七十里”这个距离上,可见纪要是有依据的。

汨罗山、玉笥山都在河泊潭,河泊潭哪有不成为古代纪念屈原的中心地之理?

从汨罗地名来看来,第一个地名是凤凰山上《水经注》所记的汨罗戍,此驿站所落之山上汉代始建、唐宋元明清时代陆续重建的屈原庙都称为汨罗庙,而且是屈原正庙;元代出现汨罗山名,明清相关史册中均记载此山上有屈原庙、屈原墓,因为屈原墓在汨罗山上。但要说明的是此屈原墓不是十二疑冢,是唐代明确立碑的屈原墓,今天的汨罗山是清代光绪年后因十二疑冢将罗山改称为汨罗山是无疑的,罗城北称罗水是千古公论的,其山就是罗山是天经地义的。

但乾隆十九年之后,将故渊汨罗庙和招屈亭、独醒亭、濯缨桥(玉水之桥,证明玉笥山在屈潭之左)整体迁移到了屈子祠,此地离故渊屈原潭汨罗渊二十多里,山头旧称名山,因与玉笥山同一山系,也称之为玉笥山。屈原墓一直留存于汨罗渊北,黄世宗曾经在此立屈原墓碑,并说明多年并无十二疑冢之说。

河泊潭,应该是地方俗名。清代学者郭嵩焘认为应称河伯潭。他写有《河伯潭》一诗,其云:“酹酒澄潭吊屈原,一江曲折北罗渊。奔腾九派湘江水,汨水乡愁楚客魂。河伯罢官从置汛,人家依水自成村。《水经》水分明在,终古贻讥郦道元。”

为什么河伯名到了汨罗渊?后人又将之作了潭名?考河泊潭名出现在清代,而清代是传说故事的“文创”高峰,如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头等。有人认为屈原常常在此祭河伯之神,保佑出湖的渔民,故而称之为河伯潭,音变为河步獭潭(像平江方言)、荷包潭、河泊潭。

本人猜想的原因是因为汨罗庙迁移到了今天的屈子祠,汨罗名自然带到了此地。故而再将此地称之为汨罗渊,容易影响屈原庙的“正统”。就像今天定“汨水、罗水双江口汇合称汨罗江”、“屈子祠旧地址无考”、明代移建的南阳寺为屈原故宅一样,是后人所进行的历史篡改,以保留六六年“出生”的汨罗“正统”。

因为此庙称之为汨罗庙,故而汨罗名也开始东迁。所以民国六年建设粤汉铁路时(年)罗城西的火车站名为汨罗站(实归义地),这是因汨罗名比较出名之故,其实汨罗定位郭嵩焘云:“汨罗在罗城西。”年之前的汨罗名一直存在在屈原区。如年曾在河市街设立汨罗办事处(罗城地),年围垦农场的工程名就称《汨罗围垦工程》和《汨罗江围垦工程》,但年定名为屈原农场,放弃了汨罗农场名,年屈原农场改称为汨罗江农场,同年设立汨罗县,县城地归义,地名也再次得到扩展。汨罗县因此说因汨罗江而名,实际上汨罗江因汨罗(渊)而名。汨罗是河泊潭,是汉代命名汨罗的地方。其地为汨罗的历史比汨罗市早了多年。

河泊潭位于屈原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春江嘴地,在今汨罗市行政版图内,正确解说历史,并不影响今天的汨罗概念。因为今天的汨罗和汨罗江都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泛指扩大而来的结果,由一个小汨罗,变成了一个大汨罗,更加利于屈原文化弘扬。

清朝曾在汨罗渊立石碑说明是屈原沉江地,此石碑今已不见。年,河泊潭被公布为汨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标志:“河泊潭又名屈潭、沉沙港,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此处怀石投江殉国。”实际上此地应该升格成为“古汨罗江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能与著名的汨罗江相配。

年,当地百姓自筹资金在此新建“怀沙亭”,用来纪念屈原。由中国著名诗人、篆刻家弘征题字、撰联。南联:九畹滋兰畔共吟荒草地,三尊奠醊峦间翔舞凤凰枝。北联:招赋万方怀汨水,伤心千古吊沉沙。为汨罗江端午之时中央省市媒体首拍之地。相关屈原节目的取景之地。

实际上河泊潭又名罗渊、屈潭、汨罗、汨罗渊、汨罗江,而没名过沉沙港,沉沙港在另处,只有一条分流在河泊潭通沉沙港。河泊潭名也是清代产生,故石碑应该立的是屈原潭或者汨罗渊,而不是河泊潭。

年10月,湘阴县实施汨罗江围垦工程,炸开与玉笥山相连接的周家垅,将泛指的汨罗江改道从凤凰山、磊石山北入湘水、洞庭,而两水复合后的“汨罗江”滴水不漏全部围垦进了屈原农场。

从古今真相而论断,汨罗也好汨罗江也好,都是因为哀悼屈原而产生的一条“一江千古属斯人”的河流。

根据相关历史史料分析总结,磊石山和屈原河泊潭汨罗渊地集中留下了清前所有汨罗江屈原文化原生遗存。有屈原故居磊石山、玉笥山(北宋改建为南阳寺,明代整体移建翁家洲);有屈原自沉的汨罗渊(屈原潭、河泊潭);有屈原庙,一在磊石山、二在汨罗山(三闾祠、汨罗庙,清乾隆二十一年整体移建名山玉笥山);有屈原墓、屈原塔、招屈亭、独醒亭、濯缨桥、汨罗书院、女媭祠、笔架山、钓鱼台、香炉湖、秭归山、绣花墩、剪刀池、凤凰台、渔父潭、贾谊吊屈台、司马迁吊屈潭、屈子庙等也先后出现在河泊潭两山之间。后来河市有晒尸墩、南阳寺、雅步园、黑爷爷庙,凤凰还有琴棋望、沉沙港、营田有落卷坡、土星港、黄陵庙等均在屈原区境内。有龙舟竞赛地龙船坝、龙船头、龙船港等等,有今建的怀沙亭、屈子诗园、屈原像,屈原文化原生遗迹多达40多处。

汨罗市有清代移建的屈子祠、增建骚坛,和明后清前民间传说的罗山屈原十二疑冢,楚塘,有今建的屈子文化公园、屈子书院及玉笥八景。屈子文化公园现已发展成为汨罗江屈原文化传播的中心之地。

屈原在河泊潭玉笥山落脚,在河泊潭沉江,在河泊潭汨罗戍(山)安葬,完成了屈原在汨罗江完整悲壮而又辉煌的最后人生,自此也产生了一个“自古端午为屈原”的节日,河泊潭也成为屈原灵魂的归属之地。

正是因为郦道元把汨罗渊当成了汨水而错改水为汨水,一场美丽的错误,也就产生了今天美丽的汨罗江。

今天的汨罗江,在大家的概念中都比较清楚。这条汨罗江是今人沿用《水经注》之汨水之说而从湘西修水命名而来的一条江的统称,或者说是汨罗江的泛指,并说屈原自沉汨罗江。

其实屈原并没有沉这条汨罗江。因为年之后,屈原所沉的汨罗江全域围垦进了屈原农场,屈原的汨罗江名字被改称了平江河。

所以今天的这条汨罗江,对研究屈原生前所居、所沉的地方没有了地理上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楚立屈原庙、汉立屈原庙、屈原墓也失出了地理判断上的参考。但这条汨罗江,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汨罗江。

所以为保护屈原在中国版图上的汨罗江,得用古汨罗江的概念加以区别。因为在旅游热的带动下,凭借新汨罗江,平江发明了屈原自沉在其境内的澄潭之说;汨罗市凭借年所冠的汨罗名,发明了屈原自沉“大丘湾”、“江墓潭”说。平江是民间所为,而汨罗两个地方之说,是两位专家论证屈原墓在什么地方的辨析之时为“自圆其说”而推翻“屈原潭(汨罗)去罗县三十里”的千古定论,而进行的“权威”性的另一种臆想的新的发明。

他们均没有读懂“沅湘之玄渊”“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语。

试想专家都找不到屈原自沉的“汨罗”,让普通老百姓到什么地方去找屈原的“汨罗”呢?所以唐代开始纪念屈原的“汨罗庙”“屈原墓”被“屈子祠旧地址无考”一句话就打发掉了。因为不无考,就会找到屈原墓的具体地方,因为历代文献记载,屈原墓与屈原庙在一起。如果这个地址找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十二疑冢之说,就没有任何“神秘”的价值了。

这条屈原自沉的汨罗江(今称平江河)其实还在汨罗市行政版图内。澄清历史真相,并不影响汨罗市屈原文化传承,而且更能增加其文化内含。如黄陵山二妃文化和磊石山龙文化,不是把汨罗江文化做得更大更远么?

历史就是历史,如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汨罗江的前世今生必须向人民讲清楚。它不但影响到《楚辞》的研究,因为屈原生前的居住地、楚辞的写作地就在此处;更影响到屈原文化的传承,如端午龙舟,人民就是在此地交给屈原的。

凤凰山的汨罗山和玉笥山是一处有着多年公祭屈原历史的正庙汨罗庙所在地,屈原潭、屈原墓、屈原庙“三体”同框,“灵归于泉,尸归于坟,魂归于祠”的一个地方,旁边玉笥山上曾经还有一座屈原故宅。

这个地方是公祭屈原的原始之地,比屈子祠历史早了多年,如果把这个地方埋没了,何来弘扬屈原的求索精神?

3、

今天的汨罗江,是因为屈原潭的汨罗江泛指而称。来自长沙大会战时的汨罗江防线扩展而称,实为汨水(古水),大家的解说是属洞庭湖水系,古人的解说是属于湘水水系。这只是一条水源意义上的汨罗江。

水源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冲、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冲、黄旗塅;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红花南、归义北、楚塘南、河市北(古罗城)、白塘南、凤凰北、磊石北注入洞庭湖、湘江。全长.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屈原区境有两条各长30-40多公里长的古道,被围垦成为内河。真正的古汨罗江已经脱离了今汨罗江,被改称为平江河。

按汨罗江湘水源流,古人认定的汨罗江古道自湘阴乌龙嘴到磊石山,全境有35公里。流域实际上包括了古罗的原属之地平江、岳阳、汨罗、湘阴、屈原区。按屈原“沅湘之玄渊”之“汨”和古汨罗江湘水古道定论,汨罗江实际还包括了今天的沅江市。

今汨罗江(汨水)流域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8米。长寿街以上为上游,黄旗煅以上为中游,以下为下游。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条。

汨罗江(汨水)自新市以下,属洞庭湖湖汊,唐称南湖汊,为湘水分流之地,故罗城位于湘水之阴,后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清乾隆年后,逐步围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古汨罗江已围挽大小堤垸33处。如红花垸、归义垸、楚塘垸、南阳垸、大洲垸、三合垸、公悦垸等,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小支流上二建成水库座。年冬,对古汨罗江地区的河道(三十六坪,四十八汊)进行整治,围垦了汨罗农场(后定名屈原农场、今屈原管理区),过去迂回曲折的汨水下游河道得以流畅。

汨罗江(汨水)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罗江(卢水)。最大支流昌江河,又名梅仙水,源出平江县西北部幕阜山西麓傅家洞,于将军山杨梅港入汨罗江,长8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罗江,次大支流罗水发源于岳阳县芭蕉乡坳背里,西南流至汨罗市双江口入汨水(罗水),全长88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