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后,接下来可能要让探测器着陆在月球的南极取样,然后在条件成熟时要在月球上要进一步建设科考工作站。等到我们探测火星有了一定成果,我们要去探测太阳系最大的一个行星,就是木星。
设立航天日可以传承航天精神
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
对于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欧阳自远院士觉得非常有必要。他表示,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航天的精神和责任担当是需要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的。通过“中国航天日”,普及航天知识,可以让公众更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促进年轻人的成长,让更多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都有很大推动作用。欧阳自远院士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通过科普,也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投身这项事业。
欧阳自远说,过去这几十年,他一直在做科普。他在做科普时也会经常遇到台下的听众问这样的问题:为何我们要花这么多钱去探测月球?为何美国和苏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探月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探月?每当这时,欧阳自远都要不厌其烦地解释。欧阳自远说,月球探测不能等,如果等到别人都已找到月球资源利用的方法,我们再启动探月计划,就太晚了。“如果这一块地方已经被人家占了,你还能去吗?”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推进了我们的科技强国建设,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他看来,一些太空探测活动,要综合考虑其价值。以月球探测为例,月球上有可供开发的丰富的资源。在月岩中共发现了55种矿物,其中有很多种是地球上没有的。这里面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是氦-3,这是一种理想、安全、高效的核聚变燃料,在地球上极少,而在月球上,储量达到了万吨,可供人类核聚变发电用上1万年。又比如,研究发现,月球上氧化铁含量很高,月球的岩石和土壤可以制取水和氧,这样,在未来建立月球科考工作站时,月球这些元素完全可以加以利用,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生产生活所需资源和能量,以及水、氧生存必需品制备的重要来源。又比如,我们的“嫦娥五号”通过对登陆地月壤的研究,有望填补月球史的一段空白。
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在月球背面着陆。当时,在电视中看到这一幕,欧阳自远激动万分。60多年的人类月球探测史上,月球背面始终是一块未被抵达的处女地,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则改写了这一历史。
“别人做过的,我们要比他做得好”
欧阳自远表示,从事航天事业,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在今天尤为重要。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一旦后者任务失利,可以迅速排查原因,让备份星上阵。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嫦娥四号的出路,便有了不同意见。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该求稳,把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正面,有经验,有把握。但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不要做重复的事情,要做就做点新东西——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去。只要去,就是世界第一次,就会有新发现。但如果嫦娥四号落在月球背面,风险也很大。因为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嫦娥四号落到月球背面,便无法与地球通信,这就要求发射中继通信卫星,由此会带来新的花费,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后来,在不少专家的力争下,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目标才逐渐被接受。工程领导最终拍板:任务方案中增加一颗中继卫星——也就是人们后来熟知的“鹊桥”,用来保障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通信。最终,嫦娥四号任务成功。截止目前,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个地球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29月昼工作期,至今它们还在月球背面——这片只有中国探测器抵达的地方工作。
又比如,去年我们的嫦娥五号带回了1.千克月球样品,是一个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从月球采回样品的国家,而且带回的月样比前苏联还多。“我们的宗旨是,别人做过的,我们必须要做,而且我比它要做得好。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
接下来要在月球南极取样
关于中国探月的下一步工作,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我们已经取样月球返回了,说明我们能去到月球,也能回来。但是月球非常大,我们只是在风暴洋取样,可能以后要着陆在月球的南极取样。接下来,在条件成熟时,我们要在月球上要进一步的建设科考工作站,一开始是机器人,随着我们逐步验证一些核心技术,以后我们就能实现载人登月了,我们的科学家也能够在月球上开展科学研究。“欧阳自远表示,美国从年首次载人登月,5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上过月球。等到我们的技术成熟后,载人登月就可以考虑了。
欧阳自远表示,除了月球以外,中国还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进军,初步要到火星上采样返回。第二,我们要探测火星外面的小行星带,现在已经选好了几个小行星要进行探测取样返回。接下来,我们应该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太高的目标我们不要提。千万别提飞向宇宙,探测银河系,现在我们人类都去不了。当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要飞出太阳系还要两三万年。太遥远了。当前我们人类还没有能力飞出太阳系,但我们要了解基本情况,供以后技术的进步的需要来进行选择的探测,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欧阳自远说,在太阳系有很多天体值得研究,这个星辰大海,我们应该去探索,我们有能力飞得更远,也有这样的计划。“比如,探测太阳系的小行星、彗星木星和木星系统以及太阳系的行星际穿越探测我们都要去做。”他说,等到我们探测火星有了一定成果,我们要去探测太阳系最大的一个行星,就是木星,木星有69个月亮,我们选了两个月亮,这两个月亮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就是木卫二木卫四。
中国正逐渐向航天强国迈进
在看到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时,欧阳自远院士曾感叹说,看“嫦娥一号”发射的时候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步入外面的世界,非常替它担忧,但是到了“嫦娥五号”,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去上高中,虽然还是会有牵挂,但是心里已经很有底气了。
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这些重大事件将在年谱写中国航天新篇章、创造中国航天新辉煌。欧阳自远表示,6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他看来,我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