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天问rdquo升空远赴

探测火星的热情不只源于浪漫的“移民火星梦想”,更源于对地球本身的“居安思危”。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郑永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后,它将经历7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于年2月左右抵达火星,进而变轨进入停泊轨道,4月择机登陆。

“天问一号”一次完成三重挑战

此前的7月20日,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搭乘日本火箭发射升空。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之外,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蓄势待发,于本月底发射。

各国火星探测器“扎堆”发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时上车“又快捷又便宜”,打个简单的比方,火星、地球都绕着大阳转,就类似于两个人绕着操场跑圈,一个人要把沙包丢给另一个人,为了增加成功率以及省点力气,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向、距离扔过去。

火星和地球的会合周期约为26.3个月,也就是每两年,我们便可以与火星近距离“擦身而过”。这期间,太阳、地球和火星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和火星相对距离最近,发射探测器的成本最经济,这就是所谓的“窗口期”。年的火星窗口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旦错过就需要再等两年多。

当然,要把“天问一号”送到火星上,可不像“丢沙包”那么容易。理论上火星和地球最近大约为万公里。虽然我们已经算准了最近距离,但探测器实际的路程远大于万公里。探测器会被送入一个轨道,通过多次变轨,依靠抛物线的轨道逐渐靠近火星,最后被火星的引力捕捉,这种飞行轨道被称作“霍曼转移轨道”。

此番,“天问一号”要一次性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国这次“一步到位”,非常有魄力。

▲动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路:3种目标,4大挑战。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我国火星探测的基础,是此前成功四次的探月工程。嫦娥一号环绕月球,嫦娥二号不仅环月还探测了小行星,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正面登陆和月球车行驶,嫦娥四号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航天器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所有这些都给“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识自己的“孪生兄弟”,才能更深入理解地球

早在年,苏联便开始往火星派出探测器,但以失败告终。至今,人类已经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0多次,但成功率不到50%。可以说,除月球之外,火星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