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联合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评选出科技热度TOP10榜单。
-
科技榜单
-
1、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来袭
←
入榜理由
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接受总台记者书面专访,积极评价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期待未来彼此更广泛合作,共同造福全人类。
2、首次“双龙探极”完成四项重点任务
←
入榜理由
23日上午,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总结汇报活动以视频形式举行,标志着此次科考圆满结束,完成了包括“双龙探极”、南大洋业务化观监测、考察站基本建设、“绿色考察”四项重点任务在内的所有任务。为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考察队调整航线,“雪龙”号、“雪龙2”号两艘科考船相伴从南极直接回国。
3、首份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发布
←
入榜理由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该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就《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作有关情况介绍。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业报告。报告显示,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开局良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
入榜理由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5、新AI算法能监测全球海洋塑料垃圾
←
入榜理由
英国《科学报告》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学研究,英国人工智能团队报告了一种能检测海洋环境中大塑料(大于5毫米)漂浮垃圾带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欧洲空间局“哨兵2”号卫星数据,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将塑料从其他材料中区分出来,平均准确率达86%,局部区域最高达到了%。
6、哈勃望远镜发射30周年
←
入榜理由
4月24日,美国哈勃望远镜迎来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光学望远镜,哈勃望远镜至今已拍摄超过万张宇宙照片,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
哈勃太空望远镜(通常称为HST或哈勃)是一架年发射进入低地球轨道的太空望远镜,至今仍在运行。虽然哈勃望远镜不是第一台太空望远镜,但它是最大的、功能最全的太空望远镜之一,既是重要的研究工具,也是使天文学为公众所知的一大利器。
7、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
←
入榜理由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50年来,我国自主研制了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余次发射,将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50年来,北斗导航工程已成功发射54颗卫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高分卫星相继发射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如今,新一代航天人开始向更远的深空发起挑战。
8、中关村软件园获评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
入榜理由
近日,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首批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正式公布,中关村软件园成为北京市唯一获评的园区。据悉,本次评选是我国首次进行数字贸易方向的产业园区评选,旨在通过评选建设一批以数字服务出口为导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基地,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9、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
入榜理由
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据悉,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天,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考察队圆满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维护以及南极罗斯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相关海域调查,共完成62项既定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10、面向年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初稿形成
←
入榜理由
4月23日,国新办就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抓紧制定面向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目前初稿已基本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征求了意见,将加快充实完善,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报请中央审议。
来源:中国科技网
原标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科技传播热度榜单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