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
SPACEDAYOFCHINA
中国航天日(4月24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首个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学家帮助实现中国成为全球天空巨头的梦想。
天日的历程航天日的历程
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年开始,我国正式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人的浪漫飞天路。第一颗人造卫星
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运行28天(设计寿命为20天)后,电池耗尽,于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在运行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次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首飞航天员
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于年10月16日6时28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中国“天空漫步”第一人
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年9月27日,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在刚刚结束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翟志刚作为指令长再次圆满完成了出舱和飞行任务。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于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销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其中就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年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于年6月29日安全返回,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进行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工作。“嫦娥四号”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航天日的意义
第一,把年4月24日我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意义。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我们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三,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走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第四,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
?
北京时间年4月16日上午,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
?
?
天的太空之旅,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神十三”任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已得到了全面验证,接力棒稳稳交给了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阶段,已见雏形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将正式建成。
?
?
?
航天员们能够在浩瀚太空“感觉良好”,源自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身穿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又极为炫酷的太空出舱活动中伸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从容姿态;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公里高度分享壮丽的宇宙美景,在“天宫课堂”流利开讲;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物资,如今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来“太空快递”……自主创新铸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的能力,也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
?
?
?
正如“太空教师”王亚平鼓励青少年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梦想的实现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经历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
30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同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精神动力。
?
?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依然艰巨,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挑战不小。努力攀登,矢志奋斗,航天员漫步太空的身影将更加自信从容,中国人将更好地探索、拥抱这深邃宇宙。
浪漫的名字里印刻着
中国航天人的艰苦付出
无私奉献
为中国航天人致敬
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科研人员致敬
祝福中国航天
?
?
来源
学工传媒中心
封面
樊佳悦
文案
马红琴百度知道
排版
马红琴
编审
李奕颖姚乐乐袁海欣
审核
刘沪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