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夜作
“我厌恶人们在大河上,山谷中拉长嗓音的呼喊。
庆祝自己的存在。
我厌恶生命的礼赞,悲伤高于快乐。
纯净高于生活。”
——上海吴淞
电影始于上海,吴淞港的第一首诗,既然这船在上海,那么它的方向便只有向东出海,或者向西溯游,影片的英文名交“crosscurrent”译为“逆流而上”这个片名实际上提示了电影的具体情节,高淳与他的广德号从上海向长江溯源的一个历程,其中夹杂着冗长又庞大的信息量。让人联想甚多。
就这一段,关于父亲灵魂与鱼的设定,在一开始就让观影人联想到蒂姆波顿的《大鱼》,还有就是高淳在船上的大部分时间都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加上父亲将船与长江图留给他这样的设定,让人们感到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人乘一只独木舟昼夜无休的在河上漂泊,最终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位置,永无止境的漂流时博尔赫斯话和诗经的《蒹葭》了,把这艘船当作另一个高淳,又能联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关于电影所讲述的,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这就是中国版的《大鱼》,广德号以及他所带上船的黑鱼就是指他的父亲意向,参考《大鱼》中的大鱼指代,当那象征着父亲的黑鱼不知所踪时,故事才开始有了转折,
那么按照这样思路整理的这部电影应该是这样,父亲去世后,高淳继承了父亲的广德号,并在船上找到了父亲所写的长江图,电影中所见,那是一本异常古老的图卷,同时武胜也说过,那又不是高淳写的,所以可知这个长江图最可能是老船长的也就是高淳之父所写,高淳所回溯的并不是他的一生,而是其父亲的一生,这样的一个对其父的重新认知或者说是溯源,跟《大鱼》所表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大鱼》中父子之间的不甚了解成为了儿子想去了解父亲的动机,而《长江图》呢?武胜是一个提供了很大信息量的人,
“你爸是被你气死的”暗示了高淳与父亲之间的隔阂,所以同《大鱼》一样提供了去了解过世父亲的动机。然后他所在旅程中所见所为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将他带入他父亲后这么个行为,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探索的过程中,他爱上了长江图这个诗中所隐藏的这么一个女性,参照歌德《浮士德》最末一句“永恒之女性,引领我等向上”。在他丢失黑鱼之前,高淳一直按照长江图中所表现的扮演他的父亲,所以,不管是安陆在岸边划下《天问》后,还是冲着高淳“放弃了修行,你却不来见我。”
等若干举动后高淳却无法回应,因为那是高淳所扮演的老船长,安陆的名字“安陆”“一陆平安”这些形象会诱惑海员们泊船?——塞王。起初安陆这个形象在我这里是无法与海妖塞王叠合在一起的,但到最后高淳被捅死爬在船舷边,看到水中的安陆时,恍然大悟,还用过类似镜头表现女人的第一反应是《加勒比海盗4》里面的美人鱼,当时字幕将其翻译为——塞王。
既然我们明白了安陆在影片中的形象,所以也能明白为什么他能喊出“这是我的长江”这种话,当然在中国文化中是没在塞王这种充满西方色彩的生物,这么比方是便于理解、便于联想确定形象,那为了贯彻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用更贴切东方特色的形象理解一下,是什么呢?屈夫子笔下温婉的湘夫人啊,“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所以安陆所体现的即是塞王,湘夫人,也就是长江精魄的显现,至于湘夫人的这个形象实在安陆写完《天问》后所突然联想的。安陆时高淳父亲赋予这精魄的名字,同时也是他与在长江上漂流所顾念的女性,这个女性的形象应当是真实所在的,而在黑鱼失踪前高淳的一切无法回应的举动,皆是在那段旅程中,他在带入他父亲的角色,这种情结就像迪卢木多与芬思的爱尔兰神话。
而黑鱼失踪后,船上剩下的人仅剩高淳以格人,唯在此时,这艘船才真的代表着高淳的本心;所以这样的他才能接纳安陆,才做的出来,在江中心下锚泊船,只为一眼的行径,片中,高淳不断的长江图上画问号时,是他自我怀疑,自我发问的过程,而在三峡的地方,他甚至划破长江图,他在这里挣脱了他父亲的故事,船上所有带有他父亲的印记都消失了,只留下他这艘在长江上独自漂流守望的船,或许在这里他依旧像例中小说里的人一样不理解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但他已然踏上了这船,接替了他父亲对长江这温婉女性的守望。
在这里对安陆倒叙的一生还有一种不一样的理解,影片在以高淳的视角逆流而上,倒叙观察安陆的一生的,而他被捅死后家乡的溯源找到的是安陆母亲的坟墓,也就是说他找到了安陆的原初,而回时安陆又是长江的化身,而长江的尽头是不是也象征着她的尽头。是不是也是另一种表现这个女性一生的方式?历尽千帆,戛然而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我想最后高淳与安陆相对,或者高淳对长江念出的诗,说明了一切
“我是一个终点,我是一个源头,仇恨或者爱情,
我是神秘的证据,但不会是业力中的一环”
大概是所有江上的人,都有自己的安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