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去火星?
下一步还将去往哪里?
首先
请专家来为我们解读一下
“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7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所参与火星探测科学目标论证和着陆区选址论证研究。“团队主要参与了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的论证,以及对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地质地貌的研究工作,希望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并成功着陆后,我们能尽快取得科学探测数据。”肖龙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火星探测难度大,但诸多成果可有力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年1月批准立项,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今年中国航天日,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将开展“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这是继嫦娥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新的长期深空探测的开篇之作。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张高翔摄“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以远、不受地球引力影响的天体和空间的探测。在太阳系中,除八大行星之外,小行星和彗星代表太阳系的最初物质组成,系统探测能更好地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肖龙说。“通过行星之间的研究对比,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地球何时变成宜居天体、地球寿命有多长等问题。”肖龙说,科学界普遍认为,除地球以外,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这些天体也是国际上深空探测的热点。年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大年,除了北斗全球系统完成组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等重大航天事件,都计划在这一年完成。目前,肖龙还带领团队开展嫦娥四号科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他表示,将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深空探测发展作贡献。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背后有一群湖北籍参试人员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宜昌籍计量系统工程师陈俊陈俊最早进场检定仪器仪表,一天站立10多小时
确保发射场上所有仪器仪表、设备设置的精准合格,是航天发射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探测火星任务启动前,宜昌籍计量系统工程师陈俊所在的计量团队已提前20多天进驻场区,开始了各类仪器仪表设备设施的检定。“不能有丝毫大意,必须是%精细、%精准。”陈俊介绍,完成一次标准合格的检定,要操作设置上千次,非常考验岗位人员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今年以来,陈俊和同事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2次入驻场区,进行了全覆盖的计量检定,光他个人就完成了多台(块)仪器仪表的检定工作,为长征五号B和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硬件基础。因为操作的特殊性,陈俊检定仪表时必须全程站立,为了给任务测试工作预留充分的时间,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把计量工作往前赶。有时候,一天就要站立10多个小时。“集中检定的那些天,虽然累,但特别自豪。”陈俊说,当看到长征五号拔地而起、直刺苍穹的那一刻,真切感到身为航天人的光荣和自豪。宜昌籍测控总体工程师李伟李伟发射场测控系统的大管家发射场测控系统是掌控火箭飞行状态的千里眼、顺风耳、指挥棒,宜昌籍测控总体工程师李伟是这个测控系统的大管家。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他负责对测控系统的所有工作进行总体把关、技术指导和统筹协调。年,从湘潭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李伟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19年中,他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如今已成为中心技术部测量系统高级工程师。年6月,他从西昌转战海南,在文昌发射场负责测控系统的技术牵头工作。今年5月以来,为迎战火星探测任务,作为测控总体的李伟两次赴西沙进行测量试验,在试验的同时,他还撰写测控系统总体方案、阶段评审总结报告、操作类文书等。在任务进行的各个阶段,他严格履行职责、严把质量关口,积极与参试人员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测控系统工作平稳,圆满完成了各项跟踪测量任务。随州籍快评系统高级工程师刘波刘波(左)从西昌驰援文昌,他为火箭飞行体检把关发射场指挥控制大楼的快评间内,随州籍快评系统高级工程师刘波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曲线与数据,实时评判火箭飞行的健康状况。屏幕前他在紧张等待,等着在器箭分离的第一时间,拿出“是否成功”的判定,提供给现场指挥长宣布任务结果。这已是刘波第8次从西昌发射场驰援文昌发射场,参与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的快评工作。“快评就是通过各类数据对火箭飞行状态进行实时评定,确定它各方面工作正不正常,如果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判定问题在哪。”刘波给他的岗位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为火箭飞行状态体检。年,刘波团队自主研制的火箭飞行快速评定系统在“中星12号”任务中首次亮相。这些年,刘波和同事们还把快评系统的应用从CZ-3A系列火箭扩展到多种火箭型号,从人工辅助升级到智能判读,在护航星箭安全飞天的同时,一次次刷新着飞行评定的速度,助力着测试发射和星箭产品的持续改进优化。孝感籍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郑燕郑燕编写加注软件,确保推进剂加注安全对软件进行适当改进调试和完善,确保推进剂加注过程安全可靠……此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中,孝感籍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郑艳所负责的低温加注软件,是确保火箭推进剂顺利加注的重要一环。接到任务后,郑艳进驻发射场,天天泡在岗位上。为确保任务加注过程安全可控,她主动申请进入加注库区监测系统状态,与易燃易爆的液氢液氧近距离接触。年8月,刚到中心工作两年的郑燕和其爱人主动申请前往海南,加入文昌发射场的创业建设队伍中。刚到海南时,发射场条件异常艰苦,所有人都住在办公室、睡在办公桌。为开发全新的加注系统软件,郑燕跟着男同事们,在没有空调的设备间内,加班加点编程调试,不仅要忍受高温考验,还要战胜蚊虫滋扰。年,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先后首飞成功,郑燕参与研制的低温加注软件顺利为大火箭注入了腾飞血液,她爱人所在的气象团队也准确预报,确保了火箭安全点火。此次天问一号问天,她也是发射区最后一批撤离人员中唯一的女同志。“任务成功后,我想好好地逛逛菜市场,回家做一顿美餐,犒劳家人。我很享受现在的这种生活,工作与伟大的事业紧密联系,生活与最爱的人在一起。”她开心地说。来源:湖北日报记者许旷王婧,通讯员何玲,实习生陈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编发:郭文婕
审核:陈博雷微博:湖北日报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