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贵商杂志贵州区域经济观察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点击阅读《贵商》杂志年05期总期

今年以来,全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全力稳住经济增长,生产供给增势稳定,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延续恢复态势。

绿色经济为发展注入动能

近年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45%,正形成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等在内的绿色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作为贵州磷化集团旗下集磷石膏综合利用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公司,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探索,率先破解了磷石膏绿色新型建材的技术瓶颈,并引入多家企业开展石膏建材项目合作,现已建成福泉、息烽、开阳三个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形成了多条磷石膏新型建材生产线。

早在年,贵州就提出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15种产业。

年,贵州率先出台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政策,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步伐,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紧盯磷石膏“产消平衡”目标,围绕磷石膏建材、制酸、充填三大利用途径,推动规模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初步形成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年,全省综合利用磷石膏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5.2%。

“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贵州厚植生态优势,不断探索绿色生产方式。

实体经济加快壮大

近年来,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

作为主战场、主阵地,贵阳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强省会”的第一任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第一工程,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根据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在承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下,贵阳保持定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投资增长31.2%。今年,全市将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

今年以来,紧扣目标、挂图作战,各个县市区大兴标准厂房建设,大抓工业经济,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补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规上市企业。

在贵安新区,通过龙头企业铸链,配套企业补链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当地积极抢滩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工建设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恒力(贵阳)产业园、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形态日趋丰富。

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相关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玉江说,仅今年一季度,工厂就生产电视机约55万台,同比增长38%,其中,17.71万台电视机销往海外。全年计划产量突破万台,其中出口要达到60万台。

传统产业“换装前行”

无人跟随操作,40多台自动导引运输车有序搬运物料……走进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的物流调度场面映入眼帘。

贵州轮胎始建于年,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花费上亿元进行数字化升级。对此,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韩洪川说,为应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提出走“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5G全连接工厂便是其中项目之一。

何谓5G全连接?负责提供解决方案的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工作人员刘达解释,就是以5G专网技术支撑一条完整生产线,实现全工序、全场景的无线工业互联及车间生产调度,将每道工序数据化,达到“人、机、料、法、环、测”要素全面互联管控。

如今,只要轻点鼠标,在电脑上打开工厂制造执行系统,轮胎制造各工序的进度一目了然,以往孤立的多个业务板块整合在一起,让企业摆脱了“信息孤岛”的困扰。

“这是贵州省第一个5G全连接工厂。”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副总经理俞军方说,用一张5G网支撑后,工厂实现了多品种、多规格轮胎的柔性生产,减少了线缆铺设,缩短了各类工期,年新增产能约12万条。正是看到这些成效,目前双方还在深化合作。

当前,贵州的不少传统企业都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据显示,年,贵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超过了85%,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52。

自年入驻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来,贵州贵安新区东江科技有限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公司车间内,数控机床、自动打孔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微矩形电连接器、新能源电连接器等产品不断成型。

“是在这边转型升级成功的!”公司负责人张俊说,起初团队做好了3年不挣钱的吃苦准备,沉下心来搞研发,目前已向市场推出了11个系列的自主研发产品,获得19项专利,也因此被评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们在对生产设备研发改造时,没有直接用外面的ERP系统,而是自己研发,实现了低成本、高使用,既是开源节流,也避免了信息孤岛。”张俊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正值生产旺季,每月有上百万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下一步还要加速开发市场。

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为破解不少市场主体信息化水平低、转型意愿不足、投入不够等现实难题,贵州先后启动实施了“百企引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专项行动,加快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近期举办的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贵州站活动上,余家省内外实体经济企业及大数据服务商进行供需对接交流。

据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介绍,年以来,当地已累计打造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杆项目个、示范项目个,带动户企业开展改造,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2.5万家。

此外,贵州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评估,率先发布具体实施指南。为帮助企业解决“上云”难题,贵州在面向企业创新发放“云使用券”的同时,还打造了上百家企业组成的“服务队”,提供“会诊”服务和对症“药方”。

过去提起大数据,一些企业觉得不如买几台设备、新建一条生产线那么直观有效,如今因为慢慢尝到了甜头,这种观念正在改变。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是贵州工业云平台的运营企业。年,公司董事长杨灵运只身一人带了一个包、一万元和一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北京来到贵州,只用3年时间,公司营业收入就达到3.84亿元。

“跨越式增长得益于大数据融合的不断深化。”杨灵运坦言,刚到贵州时,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生存,对工业互联网比较陌生甚至内心抗拒。年开始,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公司有了“用武之地”,在帮助工业企业转型的同时,自身业务也迅猛发展。

“通过为工业企业提供‘端、网、云’智能连接的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满足了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革需求。”杨灵运说。

年,贵州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达31.8%,占数字经济比重超90%。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融合处处长孙沛说,无论是“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还是后来提出的“四个强化、四个融合”“实现六个重大突破”,叫法虽然不同,但用融合来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的目标是一致的。

根据《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年,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要突破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要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力争资争项,做深做透大数据赋能“四化”,千方百计保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贵阳

中国数谷与强省会建设

近年来,贵阳牵手中关村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项目相继开工,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大数据中心纷纷落户贵阳……至此,贵阳已经成功抢占大数据发展的制高点。

此后,大数据产业迅速在贵阳落地生根:举办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率先开展大数据地方立法……

如今,贵阳俨然成了“中国机房”,苹果、谷歌、惠普、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富士康等数百家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落户贵阳,满帮集团、朗玛信息、易鲸捷、白山云等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迅速成长,贵阳也因此有了“中国数谷”的美誉。

过去五年,贵阳大数据企业已突破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38.7%,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偏居西南的经济洼地到领先全国的中国数谷,贵阳迎来了高歌猛进的十年,但同时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那就是要以小体量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到年,贵阳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万。

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从加快道路建设着手,启动金戈东路、金溪大道等道路建设,不断完善路网系统,提高通行效率,让群众出行更舒心。其中,金戈东路项目工程起于经开区乌江路,经红林机械厂,终点与贵惠大道预留菱形立交相接,全线全长米,宽度4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Ⅰ级主干路。

同时,经开区还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启动新型城镇化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为辖区企业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新型城镇化基金及补助资金支持,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企业参与更积极。目前,经开区已申报省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项目18个、省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项目8个、贵阳市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申报项目15个。

下一步,贵阳经开区将以高标准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锚定“十四五”发展蓝图,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数字产业楼宇等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强省会”行动贡献经开力量。

遵义

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地面保障设备,能够有效为飞机发动机、雷达等部件进行降温处理,是行业内独家产品。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圆满完成“神舟飞船”系列与天宫系列空间对接、嫦娥四号、五号月球科考、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传动产品配套任务,成为“飞得最高的齿轮”。

葛洲坝水利工程、三峡电站、天津港、广东虎门大桥、贵州坝陵河大桥、北盘江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均有贵州钢绳的助力。

起源于“三线建设”,壮大于今日遵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军工企业落户遵义,和老区人民一起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构建起强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及配套工业基地。如今,通过不断提质增效,这些“三线企业”踏着遵义工业发展的强音,一步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华丽转身的同时,也为遵义工业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7月,问天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个小时。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与此同时,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里一片欢腾,该公司为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实现交会对接、转位、太阳翼展开等关键动作提供了精密齿轮传动部件。

一边是接受太空“大考”,一边是拓宽市场空间。

在该公司二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现场,一个个圆形的锻件经过精密加工,两分钟不到就变成一件件锃亮的发动机齿轮。车间里的现代化生产线每天就能产出余件齿轮产品。

为实现在客户合同期限前完成订单,该公司对自动化生产线程序、工装、刀具进行优化。同时,还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研发齿轮传动抗疲劳以及修型降噪技术,让齿轮传动的耐久性和舒适度更强,也为“遵义齿轮”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空间。

毕节

十年蝶变

智能化机械拉布、裁剪高效运转,从事熨烫、车缝等工序的工人操作娴熟……位于纳雍县的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正赶制国际服装品牌订单。

龚佳宇今年3月进厂,现已成为一名熟练工。“进厂后接受了多次培训,很快掌握了技术,工资待遇也不断提升。”她说,比起在外务工,在“家门口”就业特别踏实。

“选择到毕节发展,看重的就是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公司副总经理庞永贵说,工厂一期用工需求人左右,计划在毕节开设20条生产线,年产万件成衣。

毕节户籍人口约万,是贵州省人口第一大市。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曾高达19.91‰,且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人均受教育年限低。长期以来,有限经济体量难以承载巨大人口数量,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将“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

面积1.13平方公里的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是贵州单体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2.9万多名从深山区搬进城的群众。

毕节市通过针对性技能培训、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品牌工匠、做强职业教育等,全面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不断释放“人口红利”。

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信息,年,新生儿出生并登记户籍最多的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毕节位居全国第五。据毕节相关部门初步测算,全市人口平均年龄31岁,是目前全国“较年轻的地级市”。

“短期靠务工、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毕节市委书记吴胜华认为,毕节是人口大市,也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用好“人口红利”,就能释放无限潜力。

毕节如今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全国各类力量的支持和帮扶。其中,近5年来,全国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实施帮扶项目余个,涉及资金超5.4亿元,培训各类人才10.5万余人次。在曾经贫困的大方县,其基层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能力提升,离不开农工党中央协力在此深入实施的“同心助医工程”。

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未来,毕节将不断融入黔中经济圈、川滇黔区域等,真正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

安顺

推动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安顺市经开区与广州市南沙区全方位深化两地协作交流,并将促项目落地、帮企业发展作为重点协作路径之一,积极引高品质特色食品企业,通过企业自身聚集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了周边相关企业、农闲劳动力等,逐步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共同跑出东西部协作加速度,助力安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穗安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在安顺经开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安顺经开区与广州市南沙区的协作进入新的阶段。两地也将以此次挂牌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协作,推动共赢发展。

据悉,穗安特色食品产业园是“穗安产业园”按照构建“一园多区”的发展新格局建设的分园区,距安顺市城市中心约10公里,距黄果树机场约2.5公里,距沪昆高铁安顺火车站约8公里,园区内道路与安普城市干道、开发区莲花大道、二环路相连,交通优势明显。园区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厂房总面积27万平方米,重点围绕特色食品加工、产品展示等进行打造。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安顺经开区穗安特色食品产业园的贵州金尘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股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10余台智能化生产设备正在高效运转,佩戴口罩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紧盯每一个加工环节。

据贵州金尘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中华介绍,公司在生产原料上严把质量关,选自贵州安顺本地茶叶基地,坚持以优质生产原料和高端生产技术,打造出消费者喜爱的茶饮产品。结合东西部协作,采取“广州技术+贵州企业”的发展模式,将茶饮产品打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市场。

据了解,安顺经开区金尘茶深加工项目于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约亩。此外,今年,安顺经开区引进的晟恩(广东)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还投资万打造了一条欧标生产线,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亿元以上,带动税收预计3亿元以上,将会成为推动安顺经开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高品质企业的入驻,不仅有效带动了当地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据赵中华介绍,目前,金尘茶SPV项目已经建成全省最大的履带式茶包生产线,日均产量在25万包左右,公司按照快消品模式将金尘茶系列产品,特别是冷泡茶迅速打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线下商超、实体店,参与了全社会的大零售和大消费,大幅提升了安顺本地茶企的夏秋茶夏收率和利用率。

穗安特色食品产业园内,除了入驻有贵州金尘茶有限公司这样的以生产打造新式茶饮为主的企业外,还建设有以生产贵州传统牛肉粉、羊肉粉、酸汤粉为定位的黄果树中央厨房有限公司。喝茶嗦粉,强强联动共同助力安顺经开区经济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黄果树中央厨房有限公司由安顺开发区坤达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黄果树惠农集团有限公司、安顺香之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黄果树三碗粉”于年1月正式投产,当年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销售额2.49亿元。

据黄果树中央厨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黄果树三碗粉”拥有物美商超、华兴控股、盒马鲜生、大润发、黔货入湾、电商等6大销售渠道。其中,根据黔货入湾政策,黄果树中央厨房和安顺驻广州扶贫处达成了合作,已在其58个扶贫馆上架,让当地广大市民朋友在家门口能品尝到味道纯正的贵州特色牛肉粉、羊肉粉、酸汤粉,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在大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年5月,该公司还启动了欧盟标准1、2号生产线的建设,同年12月达到欧盟标准的“黄果树三碗粉”系列产品已陆续出产。两条欧盟标准生产线全面达产后,该公司将日产“黄果树三碗粉”系列产品50万盒、年产值约16亿元。

下一步,安顺经开区穗安特色食品产业园将继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全方位”“全程式”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真正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投资环境,使客商来的安心,投得放心,加大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把园区打造成经开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平台,实现园区突破发展。

铜仁

新型功能材料聚合发展

近年来,铜仁市不断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础配套建设,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公共检测、应用研究、产业孵化、成果等全套优质服务,并强化在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逐步构建起全市上下一体联动、横向贯通协作的服务发展格局,吸引企业纷纷前来“筑巢”。

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生产作业有条不紊,该公司生产总监张丁社说:“一期项目从场平开工到生产线点火,仅用了6个月时间,比预期早了3个月,预计年实现产值6亿元。”

“铜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稳固的产业基础,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年9月,通过招商引资,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到铜仁市投资兴业,年产20万吨的高端锂电材料产业园落户大龙,以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进行建设、运营,张丁社说,公司准备将前端物料加工、后端包装销售,从外地转向铜仁,打通全产业链。

不断落地见效的重大项目和发展行稳致远的企业,奏响了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强音。为加快产业体系建设,铜仁市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实施碧江金瑞锰业等一批传统锰产业技改升级项目,提升了高纯硫酸锰、氢氧化镍钴锰、四氧化三化锰等精深加工产能,并引进优强企业入驻,培育了中伟、汇成、金瑞等一批重点企业。

目前,铜仁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等锰系中间品产业链,以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负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回收产业链,以新能源电池为主导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条日趋健全。

六盘水

创新生态治理模式

近年来,六盘水市水城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发展定位,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和核心优势,因地制宜,活化生态资源,创新生态治理形式和环境保护模式,探索“党建+生态”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成功打造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水城样板。

截至今年,水城全区林业产值实现60.亿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水能资源蕴藏量99.45万千瓦,城区内地表水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森林覆盖率高达63.55%,发掘地质地貌、山川、峡谷、奇峰异石、洞穴等旅游品种达39个,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6类。

距离水城区中心城区多公里的顺场乡,曾经为了“填饱肚子”开荒种地,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群山裸露、满目荒芜。“没了树,就没了生活。”大自然给顺场乡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课”。痛定思痛的顺场乡党委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向“绿”而生,以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农业为主,结合气候和海拔优势,形成生态产业“阶梯”发展模式,带领老百姓挥起植树的铁锹,在海拔m以上地区规划发展茶叶产业,在海拔m以下地区规划种植以猕猴桃、脆桃等为主的经果产业,在海拔-m地带实施高山冷凉型蔬菜和烤烟产业,打造了经果、茶叶、蔬菜“三大万亩富民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富民。

如今的顺场乡,头顶“茶帽子”,腰挂“菜带子”,脚踏“果园子”,“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年,顺场乡仅茶青销售就突破0万元大关,茶叶供应量占据了水城的“半壁江山”。产业的“绿”更涵养了顺场的生态,森林覆盖率从过去不足15%上升到如今69.2%。

黔南

着力构建“三大体系”

近年来,黔南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对标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三大体系”“七化”建设和“十大专项”的要求,创新开展“县委书记谈农业现代化”网络直播汇报演讲,提出以“六大产业、五大工程、五大行动”为主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州、省会城市鲜活农产品保供直供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打造全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系统谋划了黔南农业现代化“十四五”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

同时,印发《黔南州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黔南州推进农业现代化责任清单》等文件,坚持“专班+专项”,专班牵头推进,专项纵深推进,建立起州县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工作推进体系和调度机制,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基本构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四梁八柱”。

此外,聚焦项目建设,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培育项目、培育企业、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双培育双服务”为抓手,推动更多项目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初步谋划储备“十四五”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个,总投资.79亿元,其中,农业产业体系项目个、投资.亿元;生产体系项目个、投资.17亿元;经营体系项目个、投资.86亿元。其中已通过联评联审项目个,总投资.91亿元。年在建(新建完成)项目个,项目库总投资.89亿元,完成产业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年以来,黔南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具有黔南特色的“六大产业、五大工程、五大行动”为主载体,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奋力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建设“五个新黔南”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六大产业”,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按照重点突破生猪、茶叶、蔬菜,提质增效水果、刺梨、中药材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以实施“3个工程”为抓手,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

全州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从年的.4万吨增加到万吨,单产从.27公斤增加到公斤,实现粮食保面积、保产量“双保”目标。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发展势头强劲有力。生猪出栏增幅和养殖规模化率均排全省第一;茶叶、蔬菜、水果、刺梨面积产量产值均排全省前列;火龙果、早春辣椒等11个优势单品产量产值排全省第一。

聚焦“五大工程”,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体系。坚持抓基础、建设施、强配套,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提升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0.96万亩,占任务数43.5万亩的.15%,排全省第一;建设改造灌区主干渠(管)道公里;引进小型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的农机装备加大农机化项目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48.2%。

聚焦“五大行动”,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经营体系。坚持育主体、强基地、促联结,以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落实“五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黔西南

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

“顺着北盘江,一路高歌,感受到了贞丰山水之美,这次来旅游,有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方面的两大收获,贞丰,值得再来。”连日来,到贞丰县旅游的广东省惠州市王女士被贞丰美景吸引。

据介绍,贞丰县立足实际,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盘活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旅游发展一路走红。

而贞丰县旅游发展正旺,只是黔西南“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好“旅游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大力发展“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形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截至目前,旅游产业累计带动5.92万人增收致富。

同时,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打柴山组打造乡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游与景观游相结合,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藏在深闺人不知”到乡村游“新宠”的跨越。

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中,黔西南州推进农耕体验与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贞丰龙山阳光农旅景区、安龙金州农耕文化园、兴仁薏品田园小镇等农旅一体化项目,重点提升楼纳村、必克村、鲤鱼村等28个乡村旅游村品质,新推出查白村、香车河村、赵家渡村等97个乡村旅游村。同时,利用气候、温泉、森林、生态公园、中草药等资源,积极创建“中国四季康养之都”,荣获“中国十大养生城市”称号,建设兴仁温泉养生小镇、安龙石斛养生小镇、兴义中医康养小镇、望谟地热资源开发项目等休闲养生旅游项目。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引进社会资本11亿元,建设以中医药疗养为主的马金河景区“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

黔西南州按照体育赛事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模式,打造万峰林热气球赛事基地、二十四道拐汽车拉力赛基地、普安江西坡山地自行车赛事基地、安龙笃山攀岩基地、贞丰三岔河房车露营基地、兴仁放马坪风筝赛事基地、万峰湖垂钓大赛基地等十大户外运动基地,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依托十大赛事基地,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连续举办了万峰林热气球大赛、二十四道拐汽车拉力赛、普安江西坡山地自行车大赛、安龙笃山攀岩大赛、兴仁放马坪风筝大赛、万峰湖垂钓大赛等十大户外运动赛事活动。

除此之外,黔西南州还积极申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翠文化产业园”“贵州醇文化旅游基地”“普安县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贞丰县土布小镇”等11个,列为“十三五”时期贵州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上级文物保护经费1.3亿元,用于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王伯群故居、南龙布依古寨等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同时,实施“锦绣计划”建成册亨中华布依锦绣坊、贞丰者相土布小镇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累计培养绣娘13.12万人,带动2万名妇女就业增收。

同时,黔西南还借助自然风光,积极发挥“旅游+N”产业的优势潜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文化、民宿等业态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山地旅游产品。

“黔西南州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持续高质量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立公司市场化运作‘八音坐唱’‘阿妹戚托’等文化品牌,向市场推出多种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出食用菌、薏仁米、普安红、万峰绿等本土优势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黔东南

生态环境取得成效

多年来,黔东南州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经过多年努力,黔东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跨越式提升。一组组数字、一个个表扬和通报,最能反映黔东南当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同比大幅提高21.8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年上半年全州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稳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年7月6日,在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的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23个案例中,黔东南州水环境治理经验做法作为全省唯一典型经验被列入;年8月29日,黔东南州被省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通报。

同时,全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抢抓贵州省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项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森林之州”“天然氧吧”等赞誉让黔东南的“天生丽质”早已深入人心。在从江,高增乡占里侗寨的村民们把保护生态写进村规民约,并编唱成歌,教育子女保护生态。在锦屏县河口乡文斗苗寨,一块刻于清乾隆年间的“六禁碑”关于树木保护的几条禁令,世代为当地村民所传承,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一些生态优良的乡镇、村庄乘势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农文旅一体化路子,游客如潮,日子红火。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添了活力,也让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了生机盎然的家乡,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寻找到了另一片天地。

贵安新区

数字经济的投资沃土

入秋以来,位于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始终持续维持着适宜的温度,机房内储存和保障着全球移动用户的数据安全。

“贵安新区在国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产业发展环境。全年有8个月可以应用自然冷却,气候优良,地质稳定,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PUE(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值5~8%;此外,这里的水电、风电等绿色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每千瓦约比东部省份电价便宜一半。”中国移动数据中心负责动力计划建设的桂智彪介绍,无论是从政策优势、环境优势、能源优势还是网络优势,非常适合企业在此安家落户。

自年起,贵安新区引进项目个,其中,恒力(贵阳)产业园、中粮可口可乐饮料贵安新厂、贵州省鲲鹏产业生态硬件生产线等6个世界强企业项目先后落地。

从区位优势来看,贵阳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粤港澳-成渝主轴、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昆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十字交通,沪昆高速、沪昆高铁贯穿全境。

辖区骨干路网.3公里,贵阳贵安交通互联互通,半小时到达龙洞堡国际机场、黄果树机场、贵阳北站、贵阳东站,构建起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可通过高铁2-4小时通达贵州周边省会城市,6小时抵达出海港口,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枢纽体系。

今年初,贵安新区办公室印发《贵安新区“强省会”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制造业发展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支持、外资外贸服贸跨境电商发展支持、要素保障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两主两特”产业发展,助力“强省会”。

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明权表示,将坚定不移聚焦“两主两特”产业定位,强化产业链招商、央企招商、平台招商、厂房招商、总部招商,发挥体制政策优势,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围绕‘两主两特’定位,贵安新区产业招商重点突出。”张明权说,电子信息制造重点围绕惠科、普福斯等项目,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围绕中航发“两基地一中心”、中车、大研机器人及生物芯片等项目;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宁德时代、瑞奇、比亚迪、协鑫等项目;新材料重点围绕立邦、恒力、中科等项目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

由贵安产控集团提供服务保障的贵安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园,正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今年5月,比亚迪1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贵安新区。为使项目快速投产,比亚迪公司通过就地改造现有标准厂房的方式,打造厂房面积达18.57万平方米的电池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2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40亿元。

“围绕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接下来我们将在招引、培育、投资三个方面继续发力,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贵安产控集团产业发展部部长许家倚说,目前集团已梳理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名单,并与其中有意愿落地贵安的企业进行沟通。同时,贵安产控集团正在谋划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人民网

编辑罗丹

二审冯艳

三审胡燕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