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九天今凯旋神舟十三归来更从容拥抱浩瀚

欢迎回家!

北京时间年4月16日上午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

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

习近平与中国航天的故事

?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5月4日站在“东方红一号"总装的历史图片前回忆当年情景“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

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再度提起这段往事,并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

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天地通话”激励飞天梦

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即将出征的神舟十号航天员壮行。

13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习近平总书记说:“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的更大,更远。”

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运行期间它先后成功同天宫一号进行自动、手控交会对接,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创造了当时的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向距离地球公里的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你们团结协作、迎难克坚,体现了一流的、过硬的素质。祖国和人民盼望你们胜利归来!

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深情地说:"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他们是进驻天和核心舱的首批航天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总书记指出,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

年2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他指出: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贺信中,总书记鼓励参加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全体同志:“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

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在亲切接见发射场官兵代表时,总书记高度评价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要求。

?

实艺师生

?

实艺师生也有着他们

对于航天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牛对苗

实验艺术系

学生党支部书记

团总支书记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对星空、对宇宙一定十分好奇。白天光明,夜晚黑暗,是谁在安排这一切?青天那么高,谁能度量它?屈原脚踏华夏大地,仰望苍穹,发出《天问》这惊世之问。这是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发问,这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求索。今天的中国航天人终其一生在寻找答案。宇宙无穷,求索也无穷。“我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当看到“神舟十三”中国航天员迎着春风,自太空浴火凯旋,激动、震撼的心情实难平复。两千年前是仰望求索,而如今中国航天员探星揽月、逐梦空间站,我们一直都是非常坚定地走在向太空前进的“长征”上。“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华夏神州的谐音,中国的载人飞船以此命名,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脚步走出地球,进入了广袤的太空!这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正在被一代代的中国人传承和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中国航天、中国天眼就是求索的眼睛,探索宇宙的路依然漫漫修远。只要求索不息,我们的脚步还能走得更远!

姚凯

实验艺术系

学生党支部书记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浪漫梦想,从古至今从未中断。早在尧舜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了天文观测活动,作用也十分广泛。几千年以来,人们通过仰望星空,不断完善时间历法,掌握农工时机。时至近代,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错过了数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最终沦落到陆、海、空全面受制于人的境地。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谋得独立自主的中国人不可再错过太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远见卓识地发射了我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从此成为全球第五个进入“太空俱乐部”的国家。

历史的车轮迈进新时代,中国在研发火箭搭载技术、人造卫星、载人飞船与探月工程的四大领域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三名英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太空中遨游半年后,成功为我们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在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丰碑上又铭刻了浓重的一笔。

“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我相信,我国自主创新所造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的能力,也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

尚书宇

综合艺术教研室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次、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王赫珣

综合材料绘画教研室

北京时间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顺利完成了中国航天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载人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