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科技创新代表作奏响时代强音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6号机组装料水池(年11月6日摄)。新华社发

“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即将入水(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凯姿图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中,有许多“代表作”。它们构成的宏伟乐章,奏出了科技创新的时代交响曲。

载人航天: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就在前不久,“天宫课堂”第三次开课了。在广袤太空,我们有了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时间回到年4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它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当年6月17日,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年10月16日-年4月16日,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这次长达半年的出差,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驻天和核心舱。

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今年年底前,当“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并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建成,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

载人航天的故事,将在宇宙中继续熠熠生光。

探月探火:刷新人类对月球和火星认知

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之后,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就此开启了它不平凡的探索之旅。因为嫦娥四号的发射,我们也看到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年飞向月球的是嫦娥五号。

稳稳落月后,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月球挖土。年12月17日凌晨,带着月球“土特产”,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在预定区域。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围绕珍贵的月壤,中国科研人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成果,也在刷新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

年,火星迎来了中国的探测器。

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第一步。

近天的飞行、4亿公里的奔赴,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火星上,留下了中国印记,世界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

年9月,基于“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

深海深地探测:去吧,向更深处进发

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米新纪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此,人类探索万米深渊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平台。

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3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还有“海斗”“潜龙”“海燕”“海翼”和“海龙”号等系列无人潜水器,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并不断实现了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新跨越。

“奋斗者”号,讲述着科研人的奋斗,也彰显着他们进军深海的决心。

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想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进行探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打井。

年4月1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在位于松辽盆地的松科二井现场实施开钻作业;年6月2日,“地壳一号”以完钻井深米的成绩创下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的新纪录,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获得的岩心,为我国科学家建立地球演化档案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也为大庆油田未来50年发展和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超级计算机:更快也更强

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发达国家争抢的重要“制高点”。在这里举一个例子——神威太湖之光。

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完成;年,它就斩获了多项国际级大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速度”。

“1分钟的计算能力,大约是全球70多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用相关专家的话来说,随着“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申威”处理器等标志性成果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无“芯”可用的局面,奠定了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平台技术基础。

利用超级计算机每秒10亿亿次的超强计算力,研发出的有关气候模拟、地震模拟、工业仿真、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系列国产应用软件,助力我国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国产超级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可以解决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卫星导航:北斗来到你我身边

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不远,北斗就在你我身边。

在农业领域,全国已有将北斗终端作为标准配置的农机企业45家,已安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在电力领域已推广应用北斗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各类终端超过38万台/套;在应急领域北斗车载终端在消防救援车辆上的应用超过1.5万台,消防救援中的北斗手持终端超台;银行保险领域,金融系统授时已淘汰以往其他授时手段,实现了北斗授时%覆盖,北斗授时设备超过套,超过辆运钞车和护卫车应用北斗终端。

专家说,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量子信息:从理论变成现实

进入粒子的微观世界,一切似乎变得“不讲逻辑”。实际上,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理论的实验,已经开始变成现实。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量子科技走在了世界前沿。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量子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的官方介绍中,大量引用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成果与贡献,并出现了“墨子号”的身影。

“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年发射。

年6月15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实验成果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还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为量子通信走向现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12月,我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量子计算的概念提出近40年后,“九章”在实验上严格地证明了量子计算的加速能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年5月,我国首个可操纵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体系“祖冲之号”问世。该成果将为促进中国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奠定技术基础,也为后续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通用量子计算研发提供支持。

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跨越发展

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这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核电“走出去”要求。同时,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数千家企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

年12月20日,山东荣成,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成功并网并发出第一度电。

这标志着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飞跃。

高温气冷堆被称作“傻瓜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固有安全。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不用人为和机器干预,核电站的核心反应堆堆芯都不会熔毁,放射性物质不会大量外泄,不会发生严重的核事故。

在固有安全性的基础上,高温气冷堆还具有温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多模块灵活组合等特点。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每年发电量14亿度,可以为万居民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不仅如此,该核电站预计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万吨,为中国生态建设贡献绿色力量。

大飞机制造:C最近很忙

提到大飞机,就必须提到C。

C承载的,是中国人的大飞机梦。

年5月5日下午2点,C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亮相,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C大型客机顺利降落,首飞圆满成功。

C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座,航程—公里,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设计生产,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近期,全国多个机场都出现了国产大飞机C的身影:

7月8日,C先后在桂林机场、北海机场进行功能和可靠性试飞任务;7月12日,C首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7日,国产大飞机C首次试飞合肥新桥机场……

中国民航开启了新时代。

生物医药:急人民所需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铸就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之盾。

在重大疫情面前,科技战线快速反应,迎难而上。

年初,监测鉴定未知病原、锁定分离毒株、拼接序列……中国科学家仅用1周时间甄别出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病原体。

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依托我国疫苗研发团队的技术储备,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等5条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得以并行开展,各单位不计成本加紧研发进程、组织建设大规模的疫苗生产能力。

在临床治疗一线,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年12月,我国首款抗新冠病毒药物——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年7月,首款国产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