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共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节
日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一节日为民间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而来。除了以满腔热情写下《离骚》等传世之作外,屈原还以探索精神对宇宙洪荒以及历史传说发出了惊人的《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如果您愿意,可以试着读一读,这一连串的追问中有着勃发的生机。虽然屈原最后的命运是一场悲剧,自沉汨罗江以示忠君报国。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的纷争以及竞相争霸的企图,激发和兴盛各种思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成为时代醒目的特点,产生了老子、庄子、孔子、墨子等著名的思想家,诞生了老庄哲学、儒家义理等建构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多个学说。同时期的欧洲希腊,也诞生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思想巨擘。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屈原的天问,也只是在思想开放、精神自由的时代才会发出!是时代成就了屈原这一伟大的作品。
屈原代表中国人第一次用充满激情的诗文发出了《天问》,二千多年后,“天问”被用来命名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则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年5月15日0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器顺利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
中国人的天际探索不只是代表中国人,是全人类天际探索的重要组成。人类的天际探索,也将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