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者王女士发了条朋友圈,收获许多朋友点赞:
那是和孩子爸谈恋爱的时候,第一次听说“白鹤滩”。那时,这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崭新的名词。成为家属的十余年间,身边好多朋友,都曾在这项宏伟工程中挥洒下光和热,把青春融进了祖国的山河……
白鹤亮翅,今舞金沙,大坝拦水,奔涌聚涌。从复兴号开上青藏高原,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再到天问探火,每一次突破都激动人心。奋斗,让新时代更美好,让未来更可期。
白鹤滩水电站工程
有浙江人的付出
王女士说的“白鹤滩”正是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边。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当天,听到这个消息后,王女士非常兴奋。
她老公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而白鹤滩水电站全过程的勘测设计工作都是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承担。
“我和老公谈恋爱开始,从老公、老公同事那边听到了太多关于白鹤滩水电站的事情了,虽然我老公没有参与,但老公的很多同事都在这个项目中工作,这项工程实在太伟大,让我开心的是,这项工程的背后有我们浙江人在付出。”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当晚,王女士临睡前,觉得这个时刻特别重要,于是在朋友圈发了这段文字。
据了解,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国家重大工程,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
缺水缺电没有交通
前期勘察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昨天下午,联系到华东院负责白鹤滩水电站设计的总工程师徐建荣。联系上他时,他还在水电站项目现场,正从水电站地下厂房返回路上。
徐建荣,58岁,他说,年开始,华东院参与了整个白鹤滩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至今刚好30年。
年,徐建荣大学毕业后,就在华东院工作,从年开始,他开始参与水电站的勘察设计,每年待在水电站现场的时间超过天。
年3月,第一批华东院人来到白鹤滩,一头扎进大山开展前期勘测工作。高山环绕、江水汹涌,这是白鹤滩给很多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徐建荣从前辈们那里听说,当时来的都是江浙一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浙江到成都、从成都到西昌、从西昌辗转5个多小时才到金沙江。“那时经费紧张,大家舍不得坐飞机,而选择坐火车、小客车要辗转60个小时才到。当时去的都是江浙一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来没见过如此汹涌的金沙江,沿江公路又窄又烂,全是沙石路。”
当年,金沙江沿岸,几乎看不到人、树木,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几乎没有交通,缺水缺电,我们几乎是逢山开路,搭过江索桥,建气象站和公路。”
徐建荣记得,当年他第一次进入金沙江,住在单位上世纪90年代在金沙江边搭的4排平房,上下高低铺,晚上刮大风,总担心屋顶被刮翻。
“我印象很深,那边山坡非常陡,一到雨季,经常发生泥石流,我有一次在路上被堵在勘察营地一个星期。”
就是在当年这个条件下,华东院完成了水电站气象、地质、土建、机电、施工、道路、环保等前期大量基础工作。
“条件苦不说了,当时我们压力也很大,这么说吧,当时项目还没纳入正式计划里,华东院下了决心,把朝晖的办公大楼都抵上作为自筹资金了,这也是我们浙江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一种精神体现吧。”
终于可以向全国人民汇报
我们做到了
1年,国家将白鹤滩水电站列入水电前期工作项目计划,徐建荣和他所在的华东院团队,全速开展设计研究工作。
想要建水电站,涉及到很多技术难题。
徐建荣说,一个难题无法解决,可能整个设计要推倒重来,比如之前我们设计的水电站地址,并不是现在这个位置。
华东院设计人员查勘白鹤滩水电站中坝址
“当时我们设计工作都做好了,结果在开挖山体时,发现山体下方有个20厘米的裂缝,这可能影响到水电站后期整体建设,只好重新找地址。”
年开挖中的大坝基础局部产生剪切变形,年右岸地下厂房局部发生大变形,设计团队面对困难,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年前后,华东院联合国内外8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了余项技术攻关和模型论证工作,仅是咨询审查会就召开了余次。另外,仅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就花了12年时间。
年8月华东院现场员工代表在白鹤滩开工仪式上的合影
徐建荣从年轻力壮到两鬓斑白,现在终于看到了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联系上徐建荣时,他非常激动。他说,白鹤滩水电站是华东院参与了全过程的勘测设计,而华东院是我们浙江的,同事都来自浙江。
“在杭州,那时候我们住在朝晖,现在新建的办公大楼在西溪,当年华东院几乎是倾全院所有专业人员之力,来这滚滚金沙江边,开山辟路,从无到有,当中滋味数不尽,但好在30年下来,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向全国人民汇报,我们做到了。”
说到这里,徐建荣说,好长时间没和家乡说话了,当提到“朝晖、西溪湿地”时,徐建荣话语中显得特别亲切。
白鹤滩水电站全机组投产后
将会向浙江发电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徐建荣很有感慨地说,这是所有参与水电站建设者的努力,也是华东院几代人的努力结果。
徐建荣说,当年华东院派出了最强的浙江团队进入金沙江,当时去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如今也在当地扎下根。
徐建荣说,当时去的一些年轻人,还没有成家,他们在那边脚踏土地,建舍搭桥,很多人在那边成了家,把家安在了那里。
当水电站开始发电的那一刻,徐建荣和团队稍稍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处于紧张状态。
“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这才只是开始,后来还有很多机组正在安装调试,很多工作要做。”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