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天问中展示的思想,与现代天文研

年7月23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发射“天问1号”。

“天问1号”于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表面。

随后,“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进行科学探测,并发回珍贵的影像资料,其中,“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进的视频,是人类首次看到的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开动的影像。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1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天问”之名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天人之智,完成不朽之作《天问》。

屈原

在这首诗中,他从天地没有出现时起,通过问的方式,问到天体的构造、地面的格局,问到神话传说、有史时代,一气呵成,连续问了多个问题——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

译文:

试问关于远古开头,谁将开头的点导引传开?

那时天地没有分开,又是根据什么去研考?

那时混沌一片明暗不分,哪个能够弄清楚?

迷迷蒙蒙回旋涌动,怎样才能分明认清?

白天夜晚明暗交替,究竟为何如此?

阴阳二气渗合弥漫,哪是根本哪是演化?

穹窿天盖共有九层,是谁动手度量和营建?

这是何等伟大的工程,谁是最初的总工程师?

天体转轴的绳子系在哪里,北极的根又扎在哪里?

八根擎天柱是哪些大山,海水所在的东南方为何缺损?

九天天盖的边缘,怎样放置且放在什么东西上面?

边线相交隅角很多,谁知它们准确的度数?

天在哪里与地面连接,为何把天体分成十二等份?

日月天体怎样安定,群星陈放在什么盘子里面?

太阳从旸谷出来,晚间落在蒙水边上。

她从天亮走到天黑,总共走了多少路程?

月亮有什么大德,为何死了又能再生?

月中黑点是什么东西,为何藏在兔子的肚腹中?

女岐没有丈夫,为什么生了九个儿子?

伯强究竟住在什么地方,天地惠气又来自哪里?

为何太阳落山天要黑,太阳升起天要亮?

星星挂在天上的时候,太阳又在哪儿隐藏?

……

据说,屈原被放逐后,走到一个神庙内,看见神庙中的壁画,以画为线索,在壁画旁边题写了这首长诗。这只是一种猜测,可信度不大,因为壁画不可能画出如此庞大的内容。这应该是诗人长期对宇宙和自然思考的结果。

这首长诗,不仅从艺术上看构思奇特、气魄雄浑、辞藻华丽,而且从思想上看深邃广博、视角独到、引人入胜。

有人认为,古代的天文学微不足道,真正的天文成就应该从近现代说起。可是,屈原用诗的语言,表达的思辨结果,难道不是天文学中的一座高峰吗?其与现代天文学研究的结论相比,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天问》中,诗人想到那时“天地未分”,那时“混混沌沌”,这与现代有关宇宙起源的认知,在表述上基本一致;更为惊奇的是诗人还谈到“九天天盖的边缘”,“放置在什么东西上面”,这里面已经含有“空间弯曲”的现代思想。

屈原和爱因斯坦都表达了空间弯曲的思想,但屈原比爱因斯坦大了两千多岁。看了《天问》,难道不惊奇,不肃然起敬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