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何成为坚定的独醒者

怀着对屈原无限崇敬之情,于年4月与妻子一起来到湖南汨罗市屈子祠参观游览。由于屈子祠在汨罗城西北20公里玉笥山上,地方有点偏远,几经周转后下午近一点才到达。山虽不高,但上去要爬比较陡的几十级台阶,对我们六十多岁的人来说有一定难度,放在平时,肯定是望山兴叹,我暗暗担心妻子能否爬上去。此时,妻子却坚定地看着我说:“行,来了就要上去!”凭着非上不可的意志,忘却旅途疲惫,一步一步登上了屈子祠。也许,是屈原的感召力,激起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屈子祠,又名屈子庙,建于汉代,是当地人为纪念屈原而建。因经常被水淹,清乾隆十九年(公元年),移建于玉笥山上。屈子祠依山而居,面朝汨罗江。站在大门前的平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而去的汨罗江尽收眼底,绿草萋萋,水雾茫茫,耳边传来隐隐的江水声,仿佛诉说着往日的哀怨和悲壮。环顾屈子祠四周,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绿荫掩映,当天由于不是双休日,游客不多,显得格外幽静。屈子祠为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坐北向南,三开三进,具有典型的古建筑风格。祠正面为三孔大门,中门为牌坊式,下面镌刻“屈子祠”三字,门坊和山墙上刻有屈原渔父谈心、怀沙投江等浮雕。仰目凝视,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古朴幽雅之感。由正门进入第一进,映入眼帘的是巨幅雕屏,上刻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全文,上梁挂有“光争日明”横匾。第二进中间为祭祀厅,设神龛,供“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这里是纪念屈原,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当我来到这里时,正好在举行祭祀仪式,有一位女主持人字正腔圆地在宣读祀文,随着舒缓抑扬的古韵声,五位男女手持高香来到神龛前,磕头跪拜,以示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仪式比较简短,大概十分钟时间。第二进厅后有一过亭,亭侧天井植有两棵年树龄的桂花树,虽不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却依在苍翠挺立,若人生爱,仿佛默默守护着屈原伟大的英灵。第三进中厅置有屈原塑像,神态逼真,正气凛然,让人肃然起敬。中厅两侧及厢房是介绍有关屈原生平图片文字资料陈列室,内容详实,值得仔细一看。前后勿勿走下来,让人很深感受到屈子祠虽然不算规模宏大华丽,但整个建筑厅、堂、池、廊、亭、阁浑然一体,结构精巧,造工考究,雕花细致,古韵典雅,底蕴深厚,确是留给后人比较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说,当年文化大革命时,差一点被红卫兵当作破四旧拆毁,由于当地公社党委书记竭力保护,才幸免于难。确实,后人应该感谢这位有历史眼光的领导者,才有今天的屈子祠。由此想来,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遇上一位有境界、有担当的主要领导,是多么重要和幸运。离开屈子祠时,让我欣慰地看到有一位长得白净斯文、戴着眼镜、学生模样的年轻姑娘,在认真仔细参观了解每一处。由此让人可见一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对年轻一代也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他们对传统历史文化并不是毫无兴趣,而是不断汲取精华、弘扬传承。也让人看到文化自信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必将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希望和力量所在。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屈子祠周围还有独醒亭、骚坛、招屈亭、碑林等许多景点,其中碑林在整修,由于时间原因,有些景点没有去。从屈子祠出来,我就来到了独醒亭。独醒亭因屈原《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得名。独醒亭始建于何年,没有较详细记载,从历史有关资料看,宋代已有独醒亭记载,由此可知,独醒亭的建造应不会晚于宋代。据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年),在屈原汨罗庙前重建独醒亭,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年),迁建于玉笥山屈子祠前,清未损毁。屈子祠现存的独醒亭为年重建,亭为翘首飞檐六角形,单檐攒尖顶,花岗岩石基,仿木结构,天顶六角藻井内饰有二龙戏珠图案,檐下分别悬挂茅盾和赵朴初题写的“独醒亭”匾。亭东边有一棵多年的朴树,枝繁叶茂,绿荫掩映,仿佛呵护着亭子。西北立有从河泊潭移来的明嘉靖湘阴知县戴家猷撰《重修独醒亭记》石碑。我伫立亭前,凝望着茅盾先生题写的“独醒亭”三个遒劲大字,沉思良久。茅盾先生是我的家乡人,据说他是在病中为重建的独醒亭题写亭名,可见一代文豪对屈原的无限崇敬,无形中让我增添更深一层浓浓情意。走近独醒亭,仿佛与屈原穿越时空在此相遇,聆听他渔父对话、吟诗离骚,感受一位伟大独醒者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斯人已去,惟吾自醒。我想,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需要一代一代坚定的独醒者,为人类吹哨呐喊,指明前行方向。同时,社会应给独醒者更多尊重和宽容,留一片清朗气爽的广阔天空。面对独醒亭,不禁让我有感而诗:独醒亭前思独醒,年年端午“粽”是情。龙舟赛尽山依旧,汨罗东流扬浊清。

屈原为何成为坚定独醒者?从屈原一生中可感知到,其一,屈原具有远大政治理想和抱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在政治上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其二,屈原具有百折不挠、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至沅湘流域,曾在泪罗玉笥山附近居住生活多年,但他仍不忘楚国、忧国忧民。渔父曾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他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醒,这也同样体现在《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至死精神相一致的。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其三,屈原具有逆境中磨练提升自我的意志品格。虽遭受被排挤诽谤和被流放,艰难困苦玉汝于人,更使他提升了明大理、观大势、守大道的认知能力和不畏浮云遮望眼敏锐观察力。其四,屈原具有追求真理、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那《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典名句,正是屈原探求精神光辉写照,也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不朽精神。

屈原是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坚定的独醒者,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说起《离骚》,让我不禁想起读书时曾学过。教我们古代文学的是五十多岁的蒋老师,说话轻声慢语,仿佛将《离骚》放在口中细细咀嚼,把文章讲得有滋有味,使本来枯燥的古文让我们听来不觉乏味。正因此让我对《离骚》留下深刻印象,文中有几句至今仍背得出来,更让我一直想来屈子祠看一看,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来一次屈子祠,不仅给了自已一次凭吊屈原的机会,也是浸润屈原精神、感悟屈原思想、净化自我的灵魂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