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天问谁人对且看火星探测澎湃在线

                            

芮明中华书局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天问”一词,出自《楚辞》,是屈原写作的一篇奇文。关于“天问”这个篇名的含义,东汉的王逸解释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可见,“天问”其实就是问天的意思。《天问》全篇三百七十四句,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涉及天地生成、历史兴衰、神仙鬼怪等问题,充分表现了屈原的大胆疑古的求知探索精神!

两千年前,面对苍茫的宇宙,屈原在《天问》中写下了自己的诸多疑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mng)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在这一长串关于宇宙的疑问中,屈原对当时的天地起源传说提出了疑问。既然天地未分,那么谁能知道天地未分时的情形,又是谁把它传述下来的呢?天地未分之际,一片混沌黑暗,又是如何认知清楚的呢?阴阳化合,究竟是源自什么,又如何演化?天有九重,究竟是何人所造?天极和八柱究竟安放在哪里?东南的地面为何塌陷一块?九天的边际究竟在哪里?天上的十二区如何划分?日月又挂在哪里?星星又安放在那里?

《天问》见三全本《楚辞》79页

大约相隔千年之后,唐人柳宗元被贬谪到屈原曾经生活过的楚地,对于屈原的《天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写下了著名的《天对》:

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对: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曶(hū)黑晣眇,往来屯屯,厖(mng)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对: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泠,交错而功。

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对:无营以成,沓阳而九。转輠(guǒ)浑沦,蒙以圜号。

问: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对:冥凝玄釐,无功无作。

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对:乌傒系维,乃縻身位。无极之极,漭弥非垠,或形之加,孰取大焉!

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对:皇熙亹亹(wěi),胡栋胡宇,宏离不属,焉恃夫八柱!

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对:无青无黄,无赤无黑,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

问: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对:巧欺淫诳,幽阳以别。无隈无隅,曷懵厥列!

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对:折篿(zhuān)剡筳(tng),午施旁竖,鞠明究曛,自取十二。非余之为,焉以告汝!

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对:规毁魄渊,太虚是属。棋施万荧,咸是焉托。

柳宗元认为,关于天地形成是传说是“诞者”之言,天地是“元气”自然演化而形成的,中间没有什么人在操控,天地无边无际,没有“天极”,也没有“八柱”之类的支撑,天分十二区也是自然形成,日月星辰都在“太虚”之中。在柳宗元看来,屈原的很多疑问,都源自当时的神话传说,并不可信,而他则基于“元气”论的宇宙观,做了自己的回答。

看不懂?请参考《柳宗元集校注》

相较而言,柳宗元的态度显然更接近于今天的科学姿态。然而,一切委之“自然”生成,却仍然不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比如屈原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日月星辰,仍然充满了好奇之心。

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之心,今天的科技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探索实践,来回答屈原的“天问”,继续中华民族的“问天”征程!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原标题:《屈原“天问”谁人对?且看火星探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