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去挖土,我们对月亮的崇拜从未消失

四川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48.html

#“嫦娥姐姐”打招呼啦!

年11月24日4时30分,发生了一件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大事,“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护送“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飞向月球!

12月1日23时11分,我们的“嫦娥五号”着陆月球,并且传回着陆影像向所有地球人打了招呼,接下来的2天,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将正式开始月面工作啦!

其实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不管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我们对月亮的种种情结,一直都没有消失。

诗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问》里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有种说法是老虎,来源于学者们对楚地文化的考证,楚人把老虎称为“於菟”。)

早期的月亮崇拜

目前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中,苏美尔人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将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天,这是最早的历法,“太阴历”。

在苏美尔文明的神话谱系里,天父之神和地母之神生下了最高神——恩利尔,最高神生下了月神和太阳神,值得注意的是,月神位居于太阳神的上位。

不止苏美尔文明,经过许多学者的考证,很多地区的文明,早期崇拜都是月亮神的地位先于太阳神。比如,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记载,巴西的原始人早在处于野蛮时代时就十分尊崇月亮,把最高天神的地位给了月亮。

除此之外还有特别钟爱月亮的阿拉伯世界,希提版《阿拉伯通史》中也提到了相似的观点:“月亮崇拜是游牧社会的象征,而太阳崇拜是较晚的农业阶段的象征。他们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月亮支配的,月亮使水蒸气凝结成慈爱的露水,滴在牧场上,使万物有生长的可能。”

国人的月亮情结

在古人眼里,月亮有自我更新和死而复生的能力,代表了生育。

先秦之前,皇室和贵族们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月。《管子·轻重己》里就写道:“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

而祭祀的目的,就是渴望从月亮中获得力量,带来生生不息的大丰收。

随着之后对自然的认知逐渐明确,月亮虽然渐渐走下神坛,却依然是国人的心头宝。最明显的就是先秦的祭月风俗逐渐转变成了专门庆祝月圆和赏月的中秋节。

而且,在古代诗词中,写太阳的诗你可能想不出几首,但是写月亮、写赏月、写中秋的诗词就有几百首,可以这么说,月亮和中秋,是文人们集体泛滥的爱恨情仇。

月亮的各种意义

在中国,提起月亮最离不开的寓意,是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弟弟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李白对王昌龄的挂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对苏辙的想念。

在其他文人笔下,月亮又有着不同的寓意。

“今夜月色真美”,据称是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候,让学生翻译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候的一段告白。学生直接翻译成了“我爱你”。夏目漱石说,这不符合日本人的思维,应该翻译成“今夜月色真美”。虽然只是个小故事,但是可以看出月亮在他们心中代表着美好和爱情。

不过,很多西方作家笔下的月亮好像都带着那么点颓丧,和东方作家喜欢在月亮上寄托浪漫完全不同。

在莎士比亚笔下,月亮总是带着点不祥。罗密欧对朱丽叶告白的时候,说:“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被朱丽叶紧急打断:“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而莫泊桑笔下的月亮,是苍白且让人消极的,“半轮斜挂着的下弦月亮完全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出没有气力的神情,并且象是衰弱得不能走动,只能在天上待着。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的肃杀之气麻木了的,向人间散布一种枯涩暗淡的光,它那种在每次月望以后散给我们的了无生气的灰色微光。”

那么,你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