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2号,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度过首次日凌,目前已经恢复科学探测工作。
也就是说,这是天问一号“失联”一个多月之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天问一号环绕器是祝融号火星车的中继通讯卫星,围绕火星轨道运行,而同时它也在赤道上空、距离地球公里轨道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每年的春分或者秋分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时,火星、地球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就出现了天文学上的日凌现象。
所以从地球上看,太阳恰好与天问一号重合。因为太阳的核聚变反应,它每时每刻都在发射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无线电信号,而我们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就必不可避免地也会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这些信号,虽然天问一号有屏蔽的功能,但这完全无济于事,这种规模的太阳电磁辐射对于任何人类的通讯装置,干扰影响都十分可怕。
所以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地面下达指令,天问一号通信中断,环绕器和火星车转入安全休眠模式,停止探测工作。
日凌现象非常普遍,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次,电视信号出现雪花点或者蓝屏,都和日凌有关。
有些小伙伴可能比较好奇,我们的天问一号,到底是如何度过日凌的呢?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至少都是万公里,所以天问一号环绕器配备了超高灵敏度深空应答机、2.5m口径定向天线、复杂微波网络等尖端设备组成通信系统和地球通讯。当日凌期快要到来的时候,环绕器会一边判断自身的在轨状态,一边评估太阳辐射对自身的干扰情况。
最后反馈给地面,日凌到来的时候,地面下达进入安全模式的准备,天问一号暂停所有科学探测活动,进入半休眠状态,保留一部分自主控制的能力,维持自身能量获取和温度控制。环绕器保持上下行通信链路工作状态,只下行数据,不再上传指令。
近日日凌期结束,地面下达恢复指令,天问一号结束休眠,自行被唤醒。
航天专家表示,这一次的成功唤醒,意义重大,标志着天问一号成功度过自己在火星上的第一个日凌期,也为我国在深空探测过程中规避危险,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案例。
这一次的失联,也被网友们纷纷称为是在“休假”,因为天问一号去到火星的几百天时间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火星的探测。
目前恢复工作的天问一号,将按照此前的计划开始运行。环绕器将于11月初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目的是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并且负责祝融号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
而祝融号,将会继续向南行驶,探测火星表面水冰分布和其他岩石成分,寻找火星有机物质,以便分析火星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