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去年7月,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正式起航。我当时是发文了我们为啥非要去火星?
记得人民日报报道的“天问一号”动图和视频,忍不住跟着热泪盈眶,为国自豪。
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已于今年2月10日,正式抵达火星轨道,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
如今又经过3个月的调整和规划,就在今天早上,“天问一号”正式完成“绕、着、巡”的第二步“着”。
平稳着陆火星表面,准备释放出“祝融”号火星车,完成预定科研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三个,成功在火星表面实施探测器着陆的国家,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航天历史新篇章,真是激动的一刻!
航天科技还做了2分钟的动画模拟全过程,可以清楚看到探测器如何着陆,像科幻大片一样,燃爆!
记得去年叮当在看完了“天问一号”发射新闻后,发出很多关于星际探测的疑问,诸如:
为什么要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去?
它是怎么上去的,要去多久,怎么捕获信息?
火星上有人吗,我们也可以到火星上去看看吗?
夺命n连问把老母亲为难的,恨不得马上变身航天达人来场科普,无奈自己也说不清,只好现找些网上音视频,暂解燃眉之急。
可大部分的资料,对低龄段孩子还是有些难。
那时我就想,要是有套专门的书,能通俗易懂给孩子们科普航天知识,该有多好。
幸运的是,这个愿望还真达成了。
三次极具挑战的星球探测,见证永载史册的伟大任务
上个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说给我个惊喜,寄了一套叫“向太空进发·星球探测系列”的国产航天绘本。
果真,样书一到,陪叮当一口气刷完,超燃超硬核,像看纪录片一般过瘾。
3本分别是《登陆火星!》《飞奔去月球》和《下一站,小行星》,可以说是首套中国星球探测绘本。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社
开本:16开精装
适读年龄:4-7岁
(阅读量一般建议5岁+)
每本37页左右,语言生动幽默,主题围绕我国航天业,三次极具挑战的星球探测任务进行,适合4岁以上孩子阅读。
《登陆火星》
记录“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全过程
从火星的环境和目前已知的火星知识,开始介绍起:
到天问一号的搭乘装备,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体型和运输;
火星探测器的最佳出发时机和飞行路线;
再到探测器抵达火星后的一系列动作——
进入环火星轨道↓
着陆火星↓
火星车独自探险↓
最后是火星上的打卡圣地。
整个过程剖析的清晰又完整,去年看完“天问一号”发射新闻之后的疑问,算是基本都消除了。
《飞奔去月球》
聚焦人类首次探索月球背面的创举
“到月球背面去”,意味着必须要面对“失联”挑战,在全球不少科学家眼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中国航天人就是有股勇于突破的信念,最终做出这个大胆决定,并且成功实现了,真是了不起的创举!
这本书就详细记录了月球车从西昌发射中心升空,去完成着陆月球背面所经历的艰辛。
比如为了通信流畅,提前半年让“鹊桥”中继星奔赴太空当桥梁;
比如为确保不迷路,两艘可以灵活移动的海上测量船也前来帮忙;
探测器被送入太空后,还要在地月转移轨道上飞行4-5天,途中进行2-3次修正。
从一项项艰难技术的攻克,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航天梦、中国梦”的探月精神力量。
《下一站,小行星》
开启小行星和彗星探测的新征途
在太阳系中,除了8颗大块头行星外,还有小行星和彗星也在日复一日绕着太阳运行。
它们虽然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但或许也曾是地球的“生命使者”,所以探究它们能更进一步了解地球历史和生命起源。
书里的主角,一颗有翅膀的探测器,任务就是只飞一次,却能探索小行星和彗星两颗星球,太厉害了。
它先是到达近地小行星,在上面探测和采样,送回地球。
接着再继续飞向彗星,好好观察下彗星的尾巴,这一去得五六年,现在还在路上呢。
第一人称叙述,亲临科学现场,语言轻松风趣,形式生动形象
光是看完基本内容,我已经被这特别的主题和清晰的知识体系所吸引,更别说讲述方式上,生动有趣,读起来一点也不乏味晦涩。
它把一个个探测器拟人化,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
这样一来,主角好像变成孩子们的朋友,一起去到科学第一现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在《登陆火星!》里,主人公是一辆有着6个轮子的火星车,它这么介绍火星:
这里寒冷干燥,漫天风沙,寸草不生。这里土地是红色的,白天的天空是黄色的,夕阳是蓝色的。这就是我们要去的火星。
在讲到前辈,萤火一号的失败案例时,会可爱的鼓劲道:
探索宇宙就是这样啊,成功的喜悦背后是无数次失败和从头再来,我们要加油噢!
介绍起着陆火星的方法也毫不含糊,又透着点小俏皮:
火星探路者号着陆器、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当年是把自己塞进巨大的气囊里,通过气囊多次弹跳减速,来抵达火星表面的。不过我偷偷告诉你,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又轻又小,如果太重就不行了!
当成功着陆时,也会像我们一样发出一声惊叹:
成功了!我都有点儿不敢相信,这里...太美了,有机会你一定要亲自来看看!
是不是特别没有距离感?即便是低龄孩子,也不需要父母转译,科普书做到这样的程度,妙啊。
经过主角们一边轻松的讲解,孩子们也可以一边了解,航天工程和行星科学的相关知识,构建全面的星球认知。
比如在《下一站,小行星》里,科普了小行星和彗星的大小、形状、组成成分和矿物质。
它们分别处在天体中的什么位置。
又是怎么被科学家编号的。
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
月球夜晚的温度等,各种让人大开眼界的冷知识。
加起来足足个航天+星球知识,孩子想了解的在这大部分都涉及到。
21幅大场景,65幅细节图解,为孩子呈现广袤神秘的太空世界
除语言生动外,图解也是这套书的一大亮点,整套书共21幅大场景+65幅细节图,容易激发孩子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欲望。
每本书里需要详细展示环节的画面,都用到了全景连环视角,看的一目了然。
比如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的一天。
嫦娥一号到四号,登月步骤图。
细节的展示,也被拆解的很详细。
“天问一号”上携带的装备↓
缓冲着陆的全过程↓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点火升空↓
嫦娥五号的月球之旅↓
地月合影↓
细致严谨与生动童趣结合,叮当看过之后又唤起他想要当宇航员的梦想。
还跟小姨炫耀,说自己知道火星车的着陆过程,很惊险,拉着给小姨“上课”,哈哈。
硬核专业科普,两院院士推荐,鼓励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这次看完样书和编辑交流,得知这套书是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出品的。
每本书的封面上也有出品标记里面关于月球、火星、小行星和彗星的知识点都是来源于一手资料,专业性上有保障。
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联袂推荐。
在书中的扉页上,看他们的推荐语,都能感受到前辈们谆谆教导之心。
尤其叶培建院士,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的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这套书在硬核的科普知识之余,不忘给孩子们传达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怕失败、挑战自我的科学精神。
比如,为了研制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众多航天人殚精竭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比如,着陆器和探测器飞往月球的途中,是我国的深空测控网,齐心协力配合完成。
比如,探测器驰骋月球的背后,是科学工程师们一直在细心规划线路,保驾护航。
图片上“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八字箴言,印证着航天人的信心和决心。
其实正是有这一代代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中国的科技腾飞,国力强盛,是他们让中国人不仅有仰望星空的渴望,更有探索未知的力量。
但愿通过这套书,把航天科技的知识和梦想,撒播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丹妈碎碎念:
这套书题材新颖,主题也很有意义。
其实还蛮想孩子多看这类主题的绘本,让他懂得,中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这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也希望他能对航天知识感兴趣,未来去探索更遥远的太空,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今天这件大事,代表着我们祖国航天事业又迈进一大步,我觉得意义不一般,而且这个主题的绘本,制作这么精良也确实少见。
分享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