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人之所以形成今天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意识,是由无数时代的思想汇聚形成的,国家体系的建立核心是思想体系。纪录片《中国》系列就是在梳理中国思想源变的过程。00年月,《中国》第一季在湖南卫视播出,凭借对历史解读的新视角和别出心裁的影像美学,及强势出圈的融合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伴随着创意概念海报在线上线下的强势露出,新一季《中国》早已勾起众人期待。月8日晚7点半,《中国》第二季正式登陆湖南卫视和芒果TV。这一季,其内容秉承“用影像著史”的制作核心,延承上一季的时代节点,呈现了盛唐及之后的思想源变,距离观众更近,承载的文化亦更厚重。李白、杜甫、赵佶、王希孟、张择端、忽必烈、八思巴、刘秉忠、关汉卿、张居正、乾隆……这些名字或耳熟能详,或略有印象,但他们无一不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人在前人思想启示下,辅之自己的理解,与时代共融,创生新思想,创生新制度,创造新文化。就这样,千余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诞生新的思想风潮,延绵不绝,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历史。探寻历史深处的力量之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关于这点,《中国》第二季用影像与当代民众沟通交流。这不禁令人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庞大的课题内容,如何在短短数集的纪录片中具象呈现?我们不妨以首集为例,窥探一二。总的来说,在结构设计上,《中国》第二季依然采用了先“舍”后“取”,化繁为简的叙事方式。所谓“舍”,是大胆放弃了传统的剧情化叙事方式以及偏细节考据的纪录片风格,没有对阶段历史进行系统、连贯、全面的介绍。所谓“取”,是着力于摘择当时最具开创性和转折性的时间节点,用最具代表性、时代感和戏剧性的人和故事,展现当时中国的社会特征、思想趋势和行进历程。就像“一芽知春”,树叶萌发新芽意味着天气转暖,微风和煦,生机盎然的春天翩然而至。那么在首集中,谁是“树芽”呢?华夏大地,泱泱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若问哪个朝代最令人向往,唐朝当仁不让。那个璀璨年代,能人逸士辈出。其中,有两个名字家喻户晓——李白和杜甫。这对文坛双子星,用自己的才华和笔墨,道尽了唐代的点点滴滴,大到王朝变革,小到居民日常。可以说,李杜的诗,是唐代社会的镜子。正如《中国》中的旁白:诗意折射人心,人心映射着时代。不难猜出,“李杜”就是《中国》第二季首集的“树芽”,即叙事线索。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没有通过二人的诗歌或者个人生活去描摹大唐,而是用笔墨点出他们的政治生涯,串联王朝历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首集开场,《中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74年的秋天,李白接到当朝皇帝诏书,请他入长安为官,这份诏书一扫他之前自荐不得的遗憾,仿佛让其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同年,唐玄宗将运行了近三十年的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尽管我们不知道唐玄宗更改年号的具体原因,但可以推测的是,也许是当时王朝的客观形势,让这位帝王的心态有了些许转变。所以,可能让李白登上朝堂的,不是唐玄宗,而是正在变化的时代。顺着这个故事,之后的镜头,《中国》用短小精悍的语言
概述了诗歌在唐朝的作用,以及李白的性格和地位,并且抓住了其身上和大唐相互一致的两面——浪漫和进取。看到这里,通过“李白—诗歌—大唐”的结构,可以明确知晓彼时大唐的情态特点。再然后,首集的另一位主角——杜甫登场。同样是在公元74年,杜甫亦迎来了自己的人生新阶段。只是不同于李白走事业线,他走的是感情线,即结婚成家。至此,片中提到的三个人均走进了新阶段:唐玄宗,新的国号;李白,新的仕途;杜甫,新婚燕尔。显而易见,不只这三人,那一年,对于大唐的每个人都是崭新的,只不过不知道未来是祸是福。新阶段意味着未知与探索。假设我们处在那个节点,作为普通人,不能预测李杜的后续经历。但是处在当下,作为观众,能够体会到《中国》设置悬念的绝妙技法。如果说叙事结构是讲述故事的软件,那么视听制作则是呈现故事的硬件,也是衡量一部影像作品的品质标准。在这个环节上,《中国》以写意化的方式,围绕历史背景和人物心境,用富有意境与美感的镜头语言,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影像美学。兼顾可视性、艺术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可以结合意象寓意、构图色调和主题配乐观察分析,尤其是相关的细节,更值得揣摩思考。首集中,在金色城门和红衣侍卫的映衬下,李白身着一袭长衫白衣,昂首挺胸,缓缓走进宫门内。虽然颜色淡雅,但是那种意气风发的模样,足让周围的明艳金与红黯然失色。他在跨进宫门前的动作,特意做了个两袖一甩的动作,这甩的是衣服上的落灰,也是过去的挫折和失败。而其踏上台阶、在夜空下立身而望的镜头,则代表着这时的李白踏上了人生高点,映衬着那句对白:这是李白距离权力巅峰最近的时刻。短短数秒的画面,一个人状态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一样的场景,人还是那个人,位置还是那个位置,只是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闪电,晴天霹雳,预示李白的仕途不尽人意。同理,不管是展示李白放荡不羁的满天纸片,还是展示杜甫家教礼数的叩拜镜头,亦或是首集结尾处代表希望的纸灯,都是写意化的表现手法。整体看来,《中国》没有刻意去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而是用大量全景画面,择选合适的意象元素,搭配感觉鲜明的主题音乐,放大了人类共通的某种状态,联通古今。很像一幅历史画卷,缓缓展开,铺陈开来,给了显像表达,也给了留白空间。比如衣食住行,比如消遣玩耍,大家一起打鼓跳舞、吟诗作对、把酒言欢,酣畅聊天,那种氛围和今天的朋友聚会并无两样,只是个别形式不同。再比如喜怒哀乐,有人因高升而嬉笑欢颜,也有人因不得志而落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影圆缺,各个时期的人们都在重复相聚与分离、得意和失意的故事。《中国》正是通过这点,引领观众进入了前人的世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画幅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是电视纪录片惯用的画幅,有时候则是电影惯用的宽画幅。这种变化在视觉观感上,既有助于观众自我代入,立身其中,感受当时的历史和人物状态,也有助于观众跳脱出来,用宏观视角思考与评判。当然,相关方式尝试创新又大胆。▼《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就反响不俗,不少解说词也被全网转载引用。第二季承接第一季的叙事时间线,继续讲述从盛唐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文化脉络,解说词更是丝丝入扣,句句出彩,感染力与影响力有增无减,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