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一生作品热播在微博、知乎引起了漫画圈和圈外人士的热烈讨论,一位叫角年千兆的漫画作者的那句“干什么不苦,而漫画家是离梦想最近的人,少年少女们一起来成为漫画家吧!”,这代表着一群漫画创作者的心声;一位科技媒体人则说,漫画圈在他心目中一直是非常有爱的群体,看了纪录片觉得还有更多的故事值得去挖掘,自己作为漫画阅读者通过片子了解了这个群体,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去理解他们的作品。
纪录片里的一些片段让人记忆深刻,在海口的一家海底捞里,一个月收入千元的女服务员青青很少引起专心在火锅里觅食的顾客多看一眼,而在某漫画平台上,她却在渴望自己的漫画能早一天摆脱不被人看到的命运。
在第一部中国当代漫画家生态系列纪录片《漫画一生》中,类似服务员兼漫画家果果这样在追梦与困难中挣扎的人物还有许多,哪怕功成名就者如丁冰、在成为首位在中日两国同步连载作品的知名漫画家后,却在年代漫画低谷中一度抑郁、放弃和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却最终在年重执画笔……
“漫画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成为了整个纪录片里的一句“天问”,这份“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国漫人跋涉之旅中,新希望也在艰难的绽放。
从吃不饱到骂不停,有多难?
国漫人为什么这么难?导演范俭的镜头冷冽而平白的白描出了国漫行业的现状。
从仅凭一个预告就冲上微博热搜,到一句“虽然很艰难,但我就是喜欢画漫画啊!”的心声回答国漫人的坚守初心,透过镜头,人们猛然发现,那些带给无数人欢乐的漫画的执笔者自己却在负重前行。
在许多人眼中,祝耕夫是一个漫画界的成功人士,还被冠以恐怖漫画大师、中国的“伊藤润二”等诸多头衔。然而,光鲜的背后也有坚忍:恐怖漫画的创作尺度问题,几乎无法从小众中破圈的难题,让他的焦虑越发明显。
不过,比起青青为画漫画北漂多年而未收获一分钱,只能回家乡打工、先填饱肚子来支持理想来说,祝耕夫总归是在幸运者的行列中。
曾有平台在年披露过数据,诞生了一批年入超过万的头部作者,并实现旗下签约作者平均月收入达到元。
但签约作者总数也不过数百,更多的国漫作者则更多的依靠理想和信念坚持着。
“平台倒闭了、失业了”“可能生计的事情会让我比较烦吧”诸如此类的话语,在更多的国漫作者口中成了一种习惯。
即使抵达头部,也只是在漫画家群体里“高薪”而已。曾有人根据近年一个作家排行榜的版税情况做了计算,发现网文榜上唐家三少一年收入,就远超国产漫画榜前十漫画家收入的总和。
更多的时候,心怀梦想的创作者们最大的难题却不是生计,而是面对迷茫。
年8月,漫画《甜蜜取向》留下了满屏的问题匆匆完结,这部漫画的作者雪梨则和平台解约,转型成为美妆博主。
原创很难,是大多数国漫作者共同的声音。
出道10余年的国漫作者左小翎因日漫而结缘,其参与创作的《南烟斋笔录》还被改编成影视,主演是刘亦菲和井柏然。然而,看似成功的她也表示,从杂志时代变成移动端后,创作周期从杂志时代的月更变成了周更和日更,质量下滑在所难免,更新慢了,还会在评论区收获谩骂。
于是,过去沉下心去查证各种资料进行创作的状态不再。焦虑,“隔壁”网文界日更万字的毛病,传染到了国漫身上。
打破了中国漫画家在日本当红杂志获奖为零的纪录、两度斩获日本集英社新人奖的肖红宇在面对镜头时坦诚,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变化。
离去了一些人,但坚守下来的人更多,还有回归的。例如那位转型美妆博主的雪梨,就在停更一年半后重开连载。
在压力下坚持,寻求自我突破,这群坚定地理想主义者们,在艰难中坚守着自己的梦。
打破日漫包围,国漫凭什么?
国漫作者的坚守,源自于希望不再若隐若现。
传统的漫画市场格局是日漫和美漫分庭抗礼,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格局在年代初始,就发生了巨变。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日本漫画市场。有数据统计,年上半年,日本数字漫画市场规模约95亿元,其中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