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你好,火星”主题科普讲座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回顾古今中外探索火星的历程,再次点燃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梦想,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火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火星上可以种土豆吗?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历程都经历了什么?我们对火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火星上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中国“天问一号”的任务又是什么?为了让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深入了解火星的奥秘及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历程,满足大家对火星及深空探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科普讲座邀请了广东天文学会科普教育中心主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硕士梁浚旻为大家讲授火星相关知识,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火星探索之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诗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抒怀,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苍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计划于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天问一号”拉开了中国自主火星探测的序幕,更加激发了我国人民对火星探索的兴趣。
梁老师从古代探索火星开始分享,向大家讲解了从古至今人类坚持不懈地对火星进行探索的历程。介绍了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家针对火星的位置、轨道运动、运行轨迹以及火星的地形地貌等问题而对火星进行观测的记录分析。同时,分享了世界各国发射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历史以及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及图文并茂的精彩讲解,逐渐使听众们建立起对火星正确的、科学的认知,进一步了解火星的探索历程,一步步为大家揭开了火星的神秘面纱。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对于火星以及深空的探索从未停止,人类对于火星的研究发现也在不断地更新。正如梁老师所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成为人类文化的永恒印记,它也必然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何为人类正确的发展之路”。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距离较近的行星之一,火星探测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科学技术活动,它承载了多重使命和意义,不但在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合理开发火星资源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你好,火星”科普讲座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主办,东莞市科普教育协会承办,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近名市民参加了现场互动,大量市民通过网络直播同步收看。
梁老师讲座之后,台下的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围绕自己对火星的种种疑惑踊跃提问,梁老师逐一解答,现场互动讨论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现场还准备了一场太阳能火星车DIY活动,青少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动手组装火星车,大家分工协作,体验了科普教育中动手操作的乐趣。一位学生家长说:“此次科普讲座让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火星及火星探索的知识,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探索精神和科学梦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汪万里通讯员:周京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何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