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7月23日上午12时41分,我国航天再度创造辉煌,成功踏出行星探索的第一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我国火星探测之旅。这一成功也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唯有独立自主,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在高精尖的技术领域。
而作为反面教材,我国在9年前与俄罗斯合作“探火”的那场事故,至今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年的11月9日4时16分,当时因为技术受限,我国决定与俄罗斯进行合作,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火萤一号”,也就这样,与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一起搭上了前往火星的火箭。然而意外在火箭发生不久后,就发生了。
“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在进入外层空间之后,俄罗斯的火箭主发动机一直没有被启动,燃料箱也没有与探测器脱离。最终,经过相关人员多日努力,也未能挽回探测火星任务的失利。至此,中国首次的探索计划被迫无疾而终。
事实上,后来有俄罗斯相关参与人员接受采访时就曾透露,发射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克里姆林宫的不重视,经费短缺、人员不足,没有经过全面的测试,就匆忙把合作项目推出来,最终导致任务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航天项目与外国进行合作的案例中,多以失败告终。就比如我国下决心研制“北斗系统”,可要“多亏”了欧盟几个国家的冷眼。
导航系统示意图在年,恰逢欧洲也开始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了该计划首个非欧盟成员国。当时中国承诺出资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占据了伽利略系统预期成本的五分之一,对于那会儿的我国来说,是真的砸锅卖铁了。
然而,哪怕出资占据五分之一,当计划开始推进时,中国却发现自己不但在技术上被封锁,连计划的决策事务都毫无发言权,沦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残酷的事实很直接的摆在了我国航天人眼前,核心技术,是买不到、求不来的。来自西方国家的排挤、羞辱、歧视,最终让中国不得不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非不愿,实不能。
回顾往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航天工程都是处于孤立无援,独立自主研发的阶段。不是不想向印度那种,靠买买买就能买到一堆新东西,而是因为西方的全方面封锁,逼上的这条自研之路。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一次又一次的对外合作失败,无数的现实案例,也让我们知道,唯有独立自主,才能取得成功。
套用网友们的话,祝“天问一号”鹏程万里,直达火星!(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