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质是迷彩7月24日一席北京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大家好!本周六,我们将在北京举办今年第二期现场,欢迎你们来。

以下是关键信息:

活动时间:7月24日(周六)

14:00-20:00

活动地点:腾讯WeSpace

购票时间:7月19日(周一)14:00

演讲顺序:请以现场为准

购票指引:见文末

根据剧场及防疫要求,入场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扫码登记。

……………………………………………………

讲者名单

01.

张维敬??

口袋花园建造者

若花园终将消亡,我仍感激通过它认识的那么多朋友们。它是一座桥,已经建立了联系,虽有可能桥断,但我们终将再开拓另一种形式的桥梁。

张维敬是一家IT公司的普通员工。他所居住的回龙观某小区是一个大型社区,物业费低廉,小区内多块绿地都疏于管理。

因为受不了家门外那块一到夏天就充斥着蚊子和狗屎味的荒地,年他决定建造一座社区花园。对植物原本一窍不通的他开始学习植物知识,到各地旅行参观园林景观。

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设计并建造了一座花园。花园里种植了绣球、铁线莲等近种植物。花园没有门,从建成之初就对所有人开放。每到花季花团锦簇,这座花园便成为小区居民喜爱光顾的场所;也吸引了回龙观其他小区,甚至更远地方的花友前来观赏。

▲张维敬建造的花园“时间之外”

但是近两年,花园两次被列为拆违建筑,面临被拆的境遇;在社区居民和一些专家的极力挽留下,才保留住了主体,未被完全拆除。

张维敬所面对的是当下社区管理者的难题,也是社区治理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话题。许多老旧小区不一定有能力维护好小区环境,新建小区则往往维护成本高昂。居民参与是一直得到鼓励却推行困难的模糊地带,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同时让城市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

02.

潘柏林

跨性别医疗先行者、国内首个针对跨性别关怀公益基金栢林基金发起人

跨性别者每个个体都有一段坎坷的历史。很多人会先入为主地将性少数群体理解成“不良癖好”或“心理疾病”,这对他们是极不公平的。

从事跨性别医疗的这五年,潘柏林日常工作中最常面对的,就是崩溃的家长和压抑的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治好我的孩子?”一个个问题砸向他的时候,安抚和劝慰是不够的,身为医护工作者,潘柏林想为性少数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科学的医疗服务。

从幼年时性别不一致的感受开始,青春期被性别焦虑困扰,到成年后无法接纳自己的性别和身体——每个跨性别者都要走过漫长无涯的人生——屡次陷入家庭的冲突与不解、周围人的偏见和歧视,捱过难如登天的求学和求职之路,抑郁焦虑缠身。

跨性别群体面临着怎样的生存现状?又在经历怎样的痛苦?什么样的医疗方案才能让他们完成自我接纳的过程?为什么目前提供跨性别医疗的资源这么少?

经历了太多质疑,也看过太多暗影,坚持还是妥协如同天问。潘柏林知道,或许比医学更艰难的问题,是人心。

……………………………………………………

03.

邱志杰??????????

艺术家、策展人

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艺术。

五一劳动节,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突然登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艺术家邱志杰在这里办了一场个人书法展。

他在鸵鸟蛋上写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给酒铺写下横幅“都在酒里”,在砧板上写“心如刀割”,菜刀上再刻个“你好”、“对不起”……他将菜市场中原有的印刷体文字换成了自己的书写,帮商贩们写他们需要的内容。

为什么要在菜市场办书法展?邱志杰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邱志杰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在家乡追随郑玉水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年,他在同一张宣纸上对《兰亭》重复了千遍的临写,断断续续搞了三四年,最终完成作品《作业一号:重复书写兰亭序0遍》,传递文字书写的力量。

邱志杰相信,书法并不是被装进展览白盒子里的精英艺术,而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在中国古代书法的黄金时代,“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家,随时随地搞艺术”。在他看来,那才是乌托邦,才是理想状态。

……………………………………………………

04.

饶一晨

香港大学人类学与科技研究博士

真实、有机的社会关系被压缩成了帮助资本机器扩张的短频快的回路。

饶一晨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