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最热最IN的场馆,非上海天文馆莫属!
机缘巧合,野孩子的小伙伴们有幸在正式开馆前的内测中集体探馆。不仅如此,野孩子还偶遇了电视记者的采访跟拍。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发现”吧!
原创
野孩子
摄影
未央
排版
小小
和电视记者一起参观天文馆宫诚成(12岁)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今天,我和妈妈以及我的一些朋友出发去参观新建成的上海天文馆。我前一天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
到了天文馆,我从车窗里向外看,一大片低低的水面和一个造型独特、设计新颖的建筑展现在我眼前。天文馆建筑左半部分造型扁平,淡灰色的墙面非常光滑,像个飞碟。右半部分是一个天蓝色的球体,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圆环里。在二者前面还有个翠绿色的大草坪,一切都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愉快舒适。
天文馆一共有三个展区。我们先走进了第一个展区——“家园”展区。在展区门口,我们一下子被博科摆吸引住,铁球缓缓摆动,撞倒了一根根铁杆子,这个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位电视台的记者。她邀请我们一起参观天文馆,我们同意了,一同走进展厅。在“家园”展厅里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这是一个动态的、色彩斑斓的地球。上面漂浮着云,地面上灯光闪烁,还有不同颜色勾勒出来的陆地和海洋。
过了“家园”展区,就是“宇宙”展区。展区是从一个著名的实验——光的色散效应的实验开始的。五彩缤纷的光洒在黑色的墙面上,真是绚烂多彩。后来展区讲到了引力和量子力学,我恰好了解这个实验,于是在记者面前“大展身手”:“这就是双缝干涉实验,一束光打过这个有两条缝的纸片,会形成一明一暗的干涉条纹……”
在“征程”展区,我体验了一次“月球漫步”。从天花板往下悬挂着两根绳子。绳子的连接处安装着一个小马达,它是这个装置的动力系统,可以智能地感受到体验者的跳跃并同时把体验者往上拉。绳子下方栓着一个座椅,体验者就坐在那上面。于是我坐上了这个装置,戴上VR眼镜,握好手柄,开始“月球漫步”。VR眼镜里面显示的是嫦娥四号以及玉兔二号降落在陨石坑里的画面。我试着跳了一下,离地整整四米。下落时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失重感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记者问我了几个问题,其中,她问了我体验完毕之后的感受。我这样回答:平时都在电视上看那些宇航员登陆月球、太空漫步,根本不知道“失重”到底是什么感觉。现在体验了一遍之后,才知道月球引力比地球引力小很多的感觉。
除此之外,我还体验了“引力弹弓效应”,参观了天河空间站的核心舱,还躺在懒人沙发里欣赏了夜空中的星汉灿烂。
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历。我平生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心里不禁有紧张和愉悦之感。这次去天文馆我受益匪浅。“学无止境”,平时对这个词语没什么感觉,现在才知道我所懂得的知识多么少。
真幸运!在天文馆“漫步月球”管奕成(12岁)
7月9日,我们去滴水湖新建的上海天文馆。虽然还没有对外开放,但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家长拿到了内部票(由于场馆新建,需要测试客流量,于是天文馆发放了一些票做客流测试),我们幸运地成为了正式开放前提前参观的观众。
上午8点钟,坐车出门,在临近10点时,我们到达了天文馆。
天文馆外形磅礴大气,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飞盘。进门在大厅中就有一个巨大的傅科摆。一根线吊着一个铁球,在来回摆动,傅科摆旁边还摆了一圈小磁铁柱。据说是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而设计的。出于好奇,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傅科摆的旋转周期是几小时,发现处在各个纬度的傅科摆周期时间都不相同。例如,在北京的傅科摆转一周期需要37小时,在极点的傅科摆旋转周期正好是24小时,在巴黎的旋转周期是31小时等等。不过在网上那么多的信息中,我却没有找到一丝关于上海天文馆的傅科摆的信息。希望当我下次再来到这里时,我能够听到更详细的讲解。
第一个展厅名字叫“地球家园”。一进展厅,光线一下子就变的非常暗淡,让我感觉我们正身处在宇宙中。展厅中巨大的地球,月球,太阳都令我印象深刻,在这个展区,我们又正好碰上电视台记者,于是我们和记者一起看完了剩下的展厅。
第二个展厅名字叫“宇宙”,里面有很多深奥的天文学知识,有一块地板上,投影着代表宇宙的网格,我们能够体验到什么是引力,当你踏上这块地板,一旁的网格就会向你靠拢,形成一个“坑”。还有用水产生的漩涡来模拟黑洞等等。
第三个展厅名字叫“征程”。在我眼里,这是最好玩的一个展厅。有一个模拟“天和号核心舱”的模型,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宇航员的起居,健身,洗浴,饮食等等。在不远处,有模拟月兔号在月球上工作的场景的模型,我们还体验了“VR月球漫步”。虽然当时还没开放,但是记者拍摄需要,我们得以体验到这个项目。当我戴上VR眼镜后,一片月球的景象便出现在我眼前,我可以用手柄来进行移动,当我想跳的时候,我用脚轻轻一蹬,机器会把我往上拉,再慢慢的放下去,以模拟我在月球上的跳跃,十分有趣。
同时,场馆里还收集了许多的真正的陨石,让我终于能够看到这些来自外太空的访客的真面目。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为天文馆“三体”之一的球幕影院。虽然内部还没有开放,但是光看外形就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乍一看,这个球幕影院就像没有支点一样,漂浮在空中。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里竟然搭载的是全球最先进的8K分辨率的球幕投影系统,还有高级激光表演系统等等。我十分期待它开放的那一天。
原来我虽然喜欢天文,但是对天文的了解却不多。在经历了这次的参观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我也领略到了宇宙的浩瀚。希望当我下次再踏入这座天文馆时,我能够学到更多!
在天文馆感受中国的强大Hanson(12岁)
上海临港的青青草地上耸立起一座还有科技感的场所,便是这座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天文馆。外形酷似两片扇贝,中间的圆球像一个洁白的礼帽,雕有花纹。
进入大厅,一座吊钟引入眼帘,它即是重力的代表,还是计时间的“机器”。这吊钟是由一个体重约十公斤的圆球,一根铁线连接着,巨大的磁铁,和60个小的方块组成。圆球随着磁铁的吸引和摆动,会把一块方块推倒。看着它晃来晃去,我的心也晃到了家园展区中。
家园展区,字面意思说明这是关于太阳系的展区。一进展区,便是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显示了当今地球的摸样,还有一轮月亮陪伴在身边,形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下方,有各种太阳系中的物体的介绍,其中,我最喜欢一个摩西哥陨石切片,它黑黝黝地发亮,就像一个黑洞一样。
宇宙,无限的力量将我吸入,一个个元素的出现,打破了宁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黑洞,引力网,就是宇宙的源头了吗?被吸入黑洞后,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创造了生命——细菌,这就是我们的宇宙。
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火箭和飞船便是关键的一步。瞧!一进门,一座大型1:1的中国空间站就在眼前。进入飞船后,就是控制舱门和休息室,马桶,电脑,应有尽有,不愧是国产的大机器。月球上,有中国的嫦娥四号;地球轨道上有中国的空间站;而火星上有天问一号。中国的强大,不用说了。
人类探索脚步还在继续着,希望将来可以有移民太空的可能性!
走进全球最大天文馆马岚(8岁)
年7月9日晴
今天,我们去了刚刚开放的上海天文馆,据说这是全球最大的天文馆。
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怪东西”——一根长长的钢丝绳吊着一个大铁球,正在晃来晃去,旁边还有很多竖着的小铁棍。每过一分钟,这个大铁球就会撞倒一根小铁棍。这个玩意儿究竟是用来干嘛的呢?原来,它的名字叫“傅科摆”,它是用来证明地球在自转。
然后,我们就进了一个“洞”——这是天文馆里的“家园”展区,洞里面有一颗又一颗闪闪亮的东西,好像真的星星在闪烁。我们排了十几分钟的队,进到里面的一个影院,这个电影院好特别,没有椅子,只有一个个的懒人沙发,就像一颗颗大土豆。我们挑了一个最大的“土豆”,躺下来看着天花板。突然,“天”黑了,天花板上先出现了陆家嘴的夜空,没有星星,然后又出现了满天繁星,我们到了星座、星轨、还有太阳走过的路。
我们继续上前走,到了二层,在一个洞口前发现了一个模拟黑洞的装置。我们站在一堵墙前面,过了一会儿,就发现我们的影子出现了墙上,影子逐渐变成长长的一条,被吸进了黑洞里。妈妈说,我们就像变成了拉面。
最后,我们到了纪念品商店,我挑了一块透明的月牙石,妹妹挑了一块粉色的月牙石作为纪念。
原来,宇宙空间站就是一个“家”牛熙嘉(9岁)
这一周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不信,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我和妈妈参观了上海天文馆。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了“傅科摆”。“傅科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位著名科学家傅科发明的,一根从上到下的长线有67米,线下面有一个重28公斤的铁球。周边摆放着很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立体棒,只要铁球摇摆时,碰到立体棒,它就会倒下,并发出一声“咚”的声响。在“傅科摆”摇摆时,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真是太神奇了。
不过,上海天文馆的“傅科摆”比傅科做的那个要小一些。我很想知道要用多少时间圆球可以把一圈立体棒都推倒,可是天文馆的志愿者姐姐也回答不出来。我只能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参观。
我们走进了“家园”。这里一片漆黑,有宇宙里的星空,还有很多行星。看,那里还有一个会动的行星呢!我们还能走近这些行星!了解了这些行星,我们去看了一场9分钟的电影。我们坐在沙发土豆上,仰望星空,听着讲解,舒服得都快要睡着了!看完电影,我们高兴地离开了“家园”。
我们走进了“征程”,里面仿佛宇宙那样广阔、黑暗。这里有很多天文学家的发现,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我们还跟着一位阿姨,到宇宙空间站模型里走了一圈。
哇!这里就像一个家,什么都有!一进门的地方,有很多操作按钮,按起来就像打游戏一样。往里走,还有很硬很硬的床,阿姨说宇航员们要把自己装在睡袋里睡觉。再向前走一点,我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吃的食物。宇航员们上太空前,要准备很多食物,有水果罐头、小零食,还有微波炉和冰箱!在宇宙空间站的尽头,是一间小小的淋浴室。太空里的水很珍贵,有时候要用尿液或者其他水来净化使用。
这一周过得真快乐,上海天文馆真好玩!暑假还有七周,我要去更多的地方,学更多的知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