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探月探火到搭建空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一号”探火,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到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短短数十年,已然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中国人的空间探索之路迈出标志性一步

4月29日11时23分,在海南文昌,伴随着尾部喷射出的耀眼火焰,通体洁白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徐徐升空。距离卫星发射中心数公里外的海滩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激动地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指挥王翔说。

根据计划,天和核心舱将先后迎接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的访问,关键技术验证后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实施交会对接,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在轨组装建造。

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已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

书写传奇,中国在多个领域填补人类历史空白

仅仅在天和核心舱发射的前几天,我国刚刚公布了第一辆火星车的名称——“祝融号”。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目前,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为5月中下旬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项任务,这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过。而此前其他国家的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率之低,也凸显了火星探测的超高难度。作为我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三项重任一肩挑,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航天科技的雄厚实力和航天人的自信。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高清火星影像

年11月24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

23天后的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成为造访这片永远背向地球的寂静之地的首位地球访客。在中国航天史上打下了“人类首次”的烙印,填补了多项月球研究空白。

要知道,这在几十年前,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51年前,也就是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才刚刚发射成功。

中国人用短短几十年的拼搏,在空间探索领域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曾处处被人卡脖子,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如今展露开放与自信

回首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伟大历程,是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的艰难历程。

如今,腾飞的中国航天事业用开放的姿态欢迎来自世界的合作。

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独立发展向全球合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自信和担当。一个开放的自信的中国,正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造福全人类。

年3月31日,FAST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评审结果将于今年7月20日公布,观测时间将从8月开始。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有关负责人表示,FAST向世界全面开放,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在开放合作中,中国的科学重器将更好地发挥效能,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宣介会在南京召开。中俄双方发布《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

在浩瀚的宇宙,中国智慧正逐渐绽放光彩,与各国科学家一道,不断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延伸阅读:为什么要发射空间站?

“空间站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指挥王翔指出。

年4月19日,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K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

此后,各国对于空间站的探索和建造一直没有停止过。

“除了在于空间站对于未来大国在太空领域确保各自战略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外,空间站的另一重要价值体现在它作为科研用途方面,比如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等。”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介绍说。

总体来看,利用太空空间站开展科研实验有诸多优点。首先,空间站可以提供长期的微重力实验条件。微重力下有很多物质的规律会发生变化,比如由重力引起的浮力对流就基本消失了,燃烧特性就发生了变化。流体、材料也有很多变化,所以利用微重力条件能揭示重力掩盖下的物质的特殊规律。其次,由于空间站在一定的轨道高度上,方便研究人员开展天文观测和对地球进行观测。

由于在空间站观测,天文望远镜不受大气的干扰,而且空间站大约1.5个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把地球大部分陆地都覆盖了,可以对地球进行快速观测。

最后,可以通过天地往返将空间站的实验样品带回地面,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长期研究,取得新的发现。比如说中国的天宫二号实验室,就曾把培养的植物样品和材料科学的样品带回到地面。

除了上述科研价值外,不少国家和组织开始筹划商用的空间站项目,计划提供太空旅馆、可出租的实验室等服务,随着空间站发展和商业航天企业的壮大,空间站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有较大的商业潜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大众网·海报新闻,爆料请联系,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