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子笺
01鱼的碎碎念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
据中国探月工程,9月20日23时,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N发动机实际性能。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万千米,飞行里程约1.6亿千米,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这是又一条让人振奋的消息,再一次展示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科技实力,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二十多天以前,鱼因为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着陆,聊了嫦娥小姐姐的话题,今天,乘着天问一号的兴奋,我们就来聊一下“天问”的话题吧。
《天问》02屈原《天问》
《天问》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这首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圣贤凶顽、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对真理真知的探索精神。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
《天问》就是“问天”的意思,整首诗是对天地、对自然、对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作者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作品也因此而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天问》03天之问
但是,除了《天问》以外,在我们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很难再找出类似的作品了。古往今来,中国人好像还是更关心地上的事情,而不是天上的问题。
探究其原因,可能是自从先秦以来,我们的农业文明就是脚踏实地看重实际的,教育子孙后代的也是不语怪力乱神,多言今生少说来世。
当然,尽管如此,却总还有些充满了天真与浪漫的文学家们会发出有一些带着童趣的提问。比如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比如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又比如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既然说到苏轼,我们不如来仔细的完整地欣赏他的一首词作:《满庭芳》,这不是疯癫之语,也不是醉后之语。虽然不像《天问》那样奇绝,却也是很认真地在思考一些事情,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天问》这首词是作者移居汝州时候送别黄州父老所写。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翻译: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父亲,不要剪掉它的枝条。并且再三拜托,天晴之时请替我晒晒渔蓑。
《天问》这首词作很有些意思。上下片开头都各有一问。上片中,开头直接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成句,接着自问归于何处?万里之外的家乡回不去,只能以待罪之身呆在这汝州。下片又问:“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当年在《水调歌头》中说的是“我欲乘风归去”,如今却只能自问“吾归何处”了。为官之人,全无自由之身,黄州老矣,吾亦老矣。下片如果从闲看秋风洛水来看,好像是黄州父老解说为何要去汝州的原因,其实,更是提出了自己对人生目的的看法,带有很强的哲理性。
这是苏轼的天之问!
《天问》04鱼子小笺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好像是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横绝千古的哲学命题。即使到现在,科学已经很发达了,可是对于这三个问题只怕也还没有很让人满意的答案。
所幸,我们有了源于《天问》的“天问系列”探月工程。年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之时,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昔年作《天问》,今朝去问天。他们不一定能给出答案,但是,他们至少让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也更接近于真理一些。路漫漫其悠远兮,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天问》鱼泡泡:
●谢谢您对本文的阅读。对于《天问》和“天问工程”,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把你的理解告诉我,我们共同进步呀。
●文中所用的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本文系百家号独家首发,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抄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