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问一号为何失联30天载人登陆火星还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贾璇

北京、上海报道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仰望星空,赋诗《天问》向世界万物提出个问题,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

多年后,中国航天人用实践探寻自然和宇宙空间的奥秘,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寓意追求科学创新永无止境。

十年磨一剑。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在经过长达7个月、累计天、4.75亿公里的漫长飞行之后,天问一号于1年2月10日19时52分,精准实施近火制动捕获,中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到达火星。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早在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业内专家即开始谋划我国深空探测后续发展。打头阵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何方?

年8月,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国家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论证,多位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论证工作,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三轮迭代和深化。年1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剪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雨菲

中国深空探测晚起步,但起点高,底气何来?

截至6月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3个火星日,开展环境感知、火面移动、科学探测,所有科学载荷设备均已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运行在周期8.2小时的中继轨道,为火星车科学探测提供中继通信。

6月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图像中天问一号着陆平台、祝融号火星车及周边区域情况清晰可见。

天问一号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科学探索高清示意图图片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分离高清示意图图片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影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中国印迹”图,是火星车行驶到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处,拍摄的着陆平台影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此次任务,工程总体单位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探测器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发射、测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负责科学数据接收、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对话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褚英志及其团队骨干,探访我国首次探火任务背后的故事。

和蓝色地球最相似的橙色火星

“我们探测火星可以探寻太阳系行星起源和演化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同时也在宇宙中寻找第二家园。”褚英志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褚英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雨菲摄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蓝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第三近,橙色火星离太阳第四近。地球和火星这对“邻居”之间,距离最远时约4亿千米,最近时约万千米。

火星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重力为地球的38%。尽管面积较小,但火星的陆地面积约等于地球各大洲的表面积。这意味着,至少从理论上讲,火星具有相同数量的可居住土地。

多年来,火星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共实施了45次火星探测任务。除月球之外,火星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