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新图曝光,发现火星最后一个水坑消失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火星和月球上一样有水,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一般认为其表面的液态水早在数亿年前就已经消失了,目前火星上的水,主要以水冰和盐冰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和中高纬度地表以下的土壤、岩石中。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地区的地下有高浓度的液态盐水。

一般认为火星上的水都在地下

但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火星上最后一个水坑消失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晚得多,可能不是数亿年,而是万年,甚至不排除再度溢出火星表面的可能性,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祝融号新图应该是在这张图里截的

原来,就在4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祝融”号拍摄的大量照片,找到了火星近期水活动的最新证据,并将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他们在火星车着陆区2km×2km范围内,识别出个横向风成脊,并首次在部分火星横向风成脊表面,识别出小型多边形裂隙。

祝融号拍摄的照片

研究表明这些裂隙分布区的表面,可能存在石膏等含水硫酸盐矿物,显示了水在这些多边形裂隙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多边形裂隙,可能存在两种成因:其一,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被输送至横向风成脊表面,在水分蒸发过程中,表面收缩形成多边形;其二、地表与大气中的水汽交换,导致横向风成脊表面形成硬化的砂质壳层,壳层破裂形成多边形裂隙。

祝融号拍摄的画面

不管是哪种成因,都表明它们的形成,与液态水密切相关。最关键的是,这些横向风成脊是火星表面较为年轻的地貌,可能小于万年,也就是说在万内,有液态水参与了火星表面这些“沧海桑田”的运动。

祝融号在火星上发现的石头好奇号发现的火星水沟

另外,通过该区域横向风成脊的两阶段演化模型,该团队还发现“祝融”号着陆区当地的盛行风向,曾经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改变,导致横向风成脊方向发生变化,不排除有水参与其中的可能性。

其实,去年12月15日,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就曾在火星水手号峡谷中心区域,发现有大量的水,位置就在1米以下深度,面积比海南省还要大。而“天问一号”着陆的时候,就曾有画面显示反推发动机喷出的冲击坑里,似乎有倒影,外界怀疑当时直接在火星表面喷出了一口井。当然,目前来看,是无法证实了。

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的发现天问一号着陆平台轰出的小坑

因为“祝融”号火星车从去年5月18日进入休眠以来,时间已经快到一年了,都没有自动唤醒,外界怀疑它的太阳翼被很厚的灰尘覆盖,导致发电量无法达到瓦的唤醒条件,因此只能等火星上刮起沙尘暴,看看能不能清理掉一些灰尘,提高发电效率,如果“祝融”号真的醒来,不妨回去看看,说不定登陆平台下面有意外的惊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