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已经过去2年多了,如今祝融号火星车仍然在火星上探索新的奥秘。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八个航天日,这一天中国公布了天问一号任务的最新成就:中国绘制火星全球影像图。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豪感,在回顾整个天问一号任务的同时也来学习了解一下火星全球影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天问一号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年7月23日发射的,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该任务的目标是实现在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取样、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目标,并为后续火星探测及有人登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飞行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飞行器主要负责轨道飞行和控制,而巡视器则主要负责火星表面的探测和采样工作。飞行器于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之后分离掉巡视器,巡视器于同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
天问一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研究火星表面的地质、矿物、地貌等特征,探测火星大气层的成分、结构和演化过程,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等。
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将对我国探索火星和探索宇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火星全球影像图中国天问一号任务的环绕器上,配备了高分辨率相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年11月至年7月,历时8个月,该相机进行了次遥感成像,实现了对火星表面的全球覆盖。
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地面应用系统对所获取的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火星的全球彩色影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科学研究团队利用火星高分辨率影像成功识别出了着陆点附近众多地理实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相关规则,其中22个地理实体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包括西柏坡、齐都、杨柳青等中国人口不足10万的地方。这些名字将永久地铭刻在火星的地表上,中国标识将永存于火星地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