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日丨除了名场面,中国航天还有这样

  4月12日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国航天人”话题引来媒体报道。

  年4月12日,人类首次遨游太空:27岁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升空,在太空围绕地球一周飞行分钟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年起,每年的4月12日被称为世界航天日。

  红船杂志了解到,4月12日还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联合国大会于年4月7日作出决议,为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并确保其实现以和平为目的的维护外层空间的愿望方面所作重要贡献,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为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中国航天鲜为人知的故事:亚洲一号

  虽然中国航天事业如今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但中国航天事业却是从年才开始的,直到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年人民日报

  年4月7日,“亚洲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更让中国航天走向了世界。而这一次发射任务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10秒后凌空爆炸,7名宇航员和2颗卫星无一幸免;4月,美国一枚“大力神”火箭起飞5秒后爆炸;5月,“德尔塔”火箭点火后失控自毁……

  一连串的厄运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等待发射的卫星越排越多,世界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崛起的中国航天。

  年2月,美国卫星“亚洲一号”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将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发射的首颗外国卫星,也将成为中国发射的首颗外国卫星。

  但是,难题也随之而来。根据“亚洲一号”发射合同规定,卫星测试大厅必须对空气做净化处理,洁净度不得超过10万级。否则,卫星不能启运。

  据中国军视网报道,为了达到要求,西昌航天人穿着净化服,手里拿着绸布,用酒精对地面进行擦洗。精心精细的工作,让他们一次就达到了1万级的要求,比规定的10万级还要高出了一个数量级。据中心原副主任王泽民回忆,当时的这一举措,令美方赞叹不已,也让中方在实施过程中学习到了美方在卫星发射系统的成熟经验和标准化理念。

  然而,意外再次不期而至。早在卫星运送到西昌卫星发射场时,中心气象部门就根据几十年的历史资料以及新获取的信息,将发射日预选在4月5日至4月9日这个区间。时任发射任务副指挥长的胡世祥,为了表示中方对于气象的把握,还与美方专家立下了“烤鸭”的赌约。

  当时美方请了很多客人参观发射,邀请函写的就是4月7日,对于中国气象专家的预测,美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提前预报半个月的天气,而且准确率只有60%,他们决定按照邀请函的日期,4月7日发射。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发射日4月7日,阴云密布的天气,让每个人心里都变得沉重起来。就在发射程序进行到最后80分钟时,闪电、惊雷不期而至。雷雨一直没有停止的迹象,前2个发射窗口在众人焦灼的等待中,缓缓流逝。此时气象部门却在紧张地计算,最后一个窗口期,雷雨是否会停?根据中心气象专家判断,21时将会出现转机。果然,21时迎来了转机。

  发控台上的信号灯一闪,美方卫星正常,中方可以点火发射,这时离点火发射还有最后20秒。当现场指挥员抓起话筒,正要下达点火口令时,火箭上方的某个部位上突然往外冒着缕缕白烟,这一突发情况让现场万分紧张。

  白烟之所以让大家万分紧张,是因为它极像是火箭发生了液氢燃料的泄露,而如果真是液氢出现了渗漏,此时点火,就等于引爆一枚巨型炸弹。

  在短暂的20秒里,任发射任务副指挥长的胡世祥飞快地进行了判断,第三级火箭燃料增压正常,液氢燃料箱泄漏可能性不大,而且眼前箭体上往外喷发的白烟也正在逐渐减弱。他果断地下达了点火命令。

  伴随着一阵撼天动地般的巨大轰鸣,年4月7日21时29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亚洲一号”卫星,在中心3号发射工位点火升空,21时50分,星箭分离,卫星准确入轨。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亚洲一号”卫星升空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入轨后,美方根据他们雷达的跟踪结果,发现这次发射创造了“亚洲一号”所属公司出售的所有32颗卫星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亚洲一号”的发射成功,也打开了中国在太空领域与国际合作的大门。

  中国航天年度发射次数全球亚军

  如今,31年过去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突出成果。过去的年,更是成为了中国航天丰收的年份。

  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首战告捷,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年6月23日9时43分,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帮助下,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自此,中国全面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其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包括智能手机、地面交通、海洋渔业等领域。

  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自此,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年2月24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第三次运行至近火点时顺利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成功进停泊轨道。

  在停泊轨道运行期间,当探测器经过预定着陆区上空时,会利用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载荷设备对预定着陆区进行详查,主要探测预定着陆区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是否存在沙尘暴等环境条件,为着陆巡视器的安全着陆做好准备工作。

  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带着嫦娥五号探测器飞往月球。

  年12月17日凌晨2点左右,嫦娥五号正式结束了太空之旅,带着克从月球表面采集的土壤样品返回地球。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取得月球样本的国家。

  它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首次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除了上述任务,中国航天在年取得的成绩还包括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返回、商业航天获得实际进展等等。

  据美国《太空》网站统计,美国和中国分别以44次和39次位居年度发射次数排行榜冠亚军。数据显示,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22次,首次突破“20大关”,与美国并居世界第一;年中国发射次数为18次,次于美国(30次)和俄罗斯(21次)。但此后中国航天开启“超级发射模式”,年和年分别以38次和34次的高密度发射,连续两年力压美俄成为全球航天发射年度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国际媒体在评选全球十大航天新闻时,都提到了中国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新一代空间站整装待发、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等。

  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刷屏世界航天日

  红船杂志注意到,在4月12日这个重要的航天日,除了回顾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外,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还发布视频,重温了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分别是: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舟五号)、完成多次太空前滚翻的费俊龙(神舟六号)、两度飞天的航天员聂海胜(神舟六号、神舟十号)、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神舟七号)、协助完成太空漫步的刘伯明(神舟七号)、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首个“开飞船”的航天员刘旺(神舟九号)、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神舟九号)、15年坚持终圆梦的张晓光(神舟十号)、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神舟十号)、完成“太空健身”陈冬(神舟十一号)。

00:45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经过21小时23分钟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成功降落并返回。

  目前,中国已成功完成六次载人航天任务,最近一次是年10月17日发射的神州十一号飞船。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在飞船上成功与天宫二号对接,中国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停留长达30天。

  自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进行空间实验和独立进行舱外活动的国家。

  红船杂志了解到,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进入关键实施阶段的一年,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飞天。未来两年计划通过11次密集飞行任务,建成中国独立建造、自主运营的天宫空间站。

  撰文:周晓宇

视觉:刘任远(实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