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整整60年前,钱学森就为中科大58—59级学生讲授火箭技术概论课程,这份课程讲义最终以《星际航行概论》之名出版,成为中国第一本高校航天专业基础教材。60年后的今天,在以这位“中国航天科普第一人”命名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迎来了首届“星际航行科学节”,用这样一个科幻的名字搭起了科普教育大平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星际航行科学节”,钱学森图书馆就如航天嘉年华,不仅可以亲手操作互动型火箭发射场与智能太空种植箱,还能让以学生及其家长为主的大小观众大饱眼福,近距离围观多种航天器实物部件以及“高保真”模型。
在二楼展区的主题展上,记者就见到了一个像铁疙瘩一样的大家伙,它就是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来自航天系统的专家介绍,这台喷管是上过天又落回地的,在航天发射落区内被找到,属于多级火箭分离后的“残骸”,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功成身退”。果不其然,火箭喷管真是烧伤撞伤都不怕:整个表面布满被大气层烧蚀的痕迹,还有多处落地时被撞出的大大小小凹陷。
在它的左侧,还有一件呈圆柱体的实物展品,也是火箭上天的“推手”之一,那便是火箭启动阀门。专家介绍,阀门处于火箭发动机与燃料之间,发射前阻隔发动机与燃料,发射时则控制燃料进入发动机。它的工作节奏,就按倒计时时“5—4—3—2—1—点火—发射”的步序进行。同样,这台阀门也是先随火箭升空,分离之后落回地面,才得以成为如今的展示实体。
从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的空间站模型,到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模型,再到鹊桥中继卫星模型,好东西还不止这些。其中体形最大的一件航天模型,属于眼下正搭载着新命名为“祝融号”火星车飞奔火星的“天问一号”。此次展示的火星环绕器,可谓“一人分饰三角”,既是飞行器、又是通信器、还是探测器。
另一件模型宝贝也引来细细端详。它堪称“卫星里的太空巴士”,学名为“多星发射上面级”,可以让至少8颗微小卫星同时“搭车”,以“拼车”的方式进入太空。
来自交大附小的秦子腾小朋友是个小小航天迷,他参与了当天几乎所有的活动,获得了钱学森图书馆新推出的盲袋与10周年纪念徽章,离他的航天员梦想更近了一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星际航行科学节”全天共有30余场活动遍布场馆各个角落,截至发稿时吸引线上线下2万余人次共同参与。有6位专家做客“星际航行讲坛”多维度畅谈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有百余本太空绘本亮相“帐篷书房”带亲子在阅读中畅游天宇,有7个不同主题的科学小制作在科普集市锻炼小观众的动手能力,还有10部航天主题的vr让观者近距离感受星辰大海……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