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华民族再次奏响进军太空的号角,“天和”核心舱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的搭载下,向茫茫太空飞去。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新的纪元。
一个“天和”核心舱的升空,背后凝聚了数十万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的付出,同时也代表了中国航天工业无与伦比的大国气度。
01梦回千年,叩问九天
敦煌壁画的飞天奇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梦想的开始。千百年后的今天,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的航天蓝图和它们的逐步实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叩问九天的决心和能力。
敦煌飞天壁画从年神舟一号宇宙飞船发射以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17次重大的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在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础性技术都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
中国“天宫”空间站包含了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三个舱。空间站最核心、最重要的组件就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后,未来将会择机发射另外两个舱。
规划经过12次发射之后,空间站建成,能够容纳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常住和开展科学研究。届时,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就将取得圆满胜利。
从年国家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始,近30年来,中国已经从一个初学者,成长到航天大国,以及今天整体水平世界领先的航天强国。
天宫空间站设想图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具备各种质量、各类轨道和各种类型航天器的综合发射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吨,发射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说起航天事业,乃至整个深空探索,很多国人心中都是满满的骄傲。中国航天,厚积薄发,后劲十足。
除了载人航天之外,北斗卫星部署完成,“嫦娥”工程带回了月球“土特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即将抵达火星,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在其他国家不过是“吹吹牛”而已时,只有中国的航天事业持续实现既定目标。
02航天工业的产业化
能支撑起如此巨大的航天事业的,当然不仅仅是几个航天科技公司,而是源自于整个航天工业体系的凝聚力。
航天工业是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具有技术密集、高度综合、广泛协作、研制周期长和投资费用大的特点。因此,每一项重大突破的出现,都凝聚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业部门等力量的智慧与辛劳。
目前,中国航天的绝大部分技术、材料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自给自足。单单一个长征五号火箭,就由超过十万零部件组成,来源于数千个不同单位。幸运的是,在国家庞大的工业体系中,也有完善的航天工业体系。
为了满足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航天工业在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已经逐渐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
航天工业链条很长,包含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等几个环节。从产业链流程上看,航天工业产业的上中下游分别包含:
产业链上游:航天器制造提供原材料和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仪表仪器以及特殊材料等零部件以及辅助软件;
产业链中游:航天器制造、航天相关设备制造,包括卫星、飞船等相关设备的制造。
产业链下游:国防建设、卫星应用,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应用行业等。
比如说,要进行人造地区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首先必须有数据源,这就需要制造并发射性能优良的卫星。再比如,用于运载卫星、飞船的火箭已经逐步商业化。我们的火箭除了能完成国家的发射任务,还承接了很多国家的运载业务,这都是产业的重要环节。
产业链的代表,除了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特大型国企之外,民间力量也在逐渐发挥作用。自从中国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成立至今,国内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已超过60家。
当然,民营企业无法与“国家队”正面交锋,但在数千亿元级的产业“风口”前,谁都无法不心动。民营航天企业与“国家队”形成差异化竞争,也成为航天产业链的有力补充。
03发展航天工业,反哺国计民生
曾经,很多人都质疑:国家每年花费那么多经费进行航天研究,又看不到对民生的改善,有什么意义?这种想法,在今天已经不攻自破了。
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反哺民生。
且不说,航天科技作为高新科技领域的重要领域,对于进军科技前沿,提升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即使从国计民生的角度看,其重大意义也是无法否认的。
比如说,“天和”核心舱发射的目的,是未来建设空间站。空间站建成之后,我国便具备了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近地空间科研能力,提升国家对太空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宇宙空间的微重力、高真空、无振动和无菌的特殊环境,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稀有药品、材料等。
空间站相关研究及技术成果的转化还将推动地球灾害监测、生命健康、科普教育等多领域的进步,促进信息、材料、药物等多方面产业应用,惠及我国科技及社会经济发展。
卫星定位再说说其他方面。各种应用卫星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提供极大便利,从通信到导航,从天气预报到电视转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外,应用卫星还在向高性能、多用途的方向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中国航天,如火箭升腾,逐渐飞向更高、更远深空,航天工业产业化也会更完善,更彻底。
最终,获益的将会是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