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探索一大步天问一号,目标火星

北京时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征程。伴随着发动机引擎的轰鸣,「胖五」(网友对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昵称)直冲云霄,它会将探测器先送往地火转移轨道短暂停留,为其前往火星的漫长跋涉做准备。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探测器将在火星着陆,展开为期半年的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如果任务进展顺利,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从长远角度来看,火星探测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理解地球、利用地球,同时为实现火星殖民的目标奠定基础。目标,火星!自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以来,人类相继向火星发射了47个探测器,相关探测任务基本由美俄独占。本来,中国完全有机会在年奔向火星,却因「搭便车」失败滞后了9年。那次的任务是一次中俄联合的火星探测。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派出了「萤火一号」和「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它们共同搭乘俄「天顶-2SB」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呼啸升空。根据预定计划,两国火星探测器先由运载火箭送入太空,随后俄方探测器应依靠自身动力开始远航,最终到达火星轨道释放「萤火一号」。但由于俄方探测器在停泊轨道上姿态失控,最终导致其滞留近地轨道,未能飞出地球坠入海洋。俄联邦航天署、欧洲航天局曾多次遥控解救,仍无济于事。在整个计划中,俄方担当着主要角色,中方「萤火一号」探测器需全程借助俄方载具的运送才能完成任务。那次事件让中国更加坚定了航天「凡事不能求人」的决心,不仅要有自己的大推力运载火箭,还要从里到外攻克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9年后,中国航天卷土重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年7月17日,海南文昌,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视觉中国与此同时,各国也最近密集地吹响集结号,频频向火星进击。率先发射的是阿联酋。其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在7月20日,由日本H2A运载火箭从日本鹿儿岛发射升空。除了紧随其后的「天问一号」,美国的「毅力号」也计划于本月底飞往火星。美国即将于7月30日发射升空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

NASA为什么各国要这个时候扎堆发射火星探测器?答案很简单:抓住火星的最佳发射窗口。一旦错失良机,至少要再等上两年。众所周知,地球和火星身处太阳系,都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在内圈,火星在外圈,且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导致二者的距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从最近的万公里到最远相隔4亿公里,为了节省燃料,人类需要在地火相对距离最近时登陆,而这样的机会每26个月才会开启一次。最近一次恰好是在今年7月和8月期间。从地球到火星的霍曼转移轨道,这样的发射窗口每26个月一次

NASA不仅如此,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探测器无法实现直线飞行,需要变换轨道才能抵达火星。据了解,航天器的火星探测之旅,至少需要完全克服地球引力,超过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抵达时火星引力会将它「收入怀抱」。天问一号:登火第一步从地球到火星,航天器首先要从地球逃逸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期间需要几次轨道修正,轨道修正的次数取决于逃逸时的位置和速度精度,其次是要成功制动被火星捕获,才能开展后续的降落着陆。遥远的地火距离,是摆在火星探测前的第一道门槛。虽然着陆平台搭载的火星车,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只有短短的七分钟,却被人们称为「恐怖7分钟」。因为从探测器上发出的电波,经过几亿公里传到地球后十分微弱,再加上宇宙噪声,很容易把传输信号淹没掉。所以要完全依靠着陆器的自身本事,探测器也要有较高的自主性。发射前一天,天问一号着陆平台和火星车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