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真的不会醒来了吗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年1月,国外媒体一直在新闻中强调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没有在预期时间(年12月)醒来,可能出现大问题。

到了2月,似乎是为了印证之前说的话,美国宇航局(NASA)火星轨道器再次进行了对中国祝融号进行拍摄,对比前几个月的图像显示祝融号已经几个月没有移动了。祝融号火星车为什么没消息了?

祝融号

中国的太空计划命名,充满了诗意: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绕月人造卫星命名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名曰“夸父计划”,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则是以有着千里眼顺风耳的“悟空”为名,等等等等,充满着中国人的浪漫。

这其中,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传统文化中祝融被尊为最早的火神,用火为我们的祖先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寓意很明显: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为后世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开辟道路。

从年5月17日祝融号在火星首次传回遥测数据开始,截止到年5月5日,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表面正常工作了天。5月20日,祝融号经历了一场火星特大沙尘暴,因此为了躲避沙尘暴和火星的冬季,于年6月份之后进入休眠期并计划6个月后醒来。

为什么休眠?

祝融号登陆的乌托邦平原,冬季的日照很弱,祝融号的太阳能供电不足维持正常工作。冬季的火星气温普遍低于零下度,且伴随沙尘暴,这段时间祝融号必须采用休眠保护自己。

而火星的冬季对应地球上的5月到12月,大约是地球的2倍时间。这段时间祝融号需要用正十一烷进行保温,并关闭所有耗电设备。

至于什么情况下醒?祝融号的自主唤醒需要满足2个指标:第一,发电功率必须达到瓦以上;第二,蓄电池温度必须达到零下15°C;

就是说等火星的春季到来,日照供电充足并气温回升,祝融号才可能醒来。当然也可以人工唤醒,不过那样比较费电。而且祝融号休眠时没用电无法传递火星的气候信息,不能随便唤醒,万一冬天还没过去呢?

所以只有在确认火星的春季已经到来且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如果祝融号不能自主唤醒,地面团队才会用出这张杀手锏。

未苏醒原因

首先,火星的冬季可能还没有完全过去,而导致气温处还在零下几十度,未达到唤醒温度条件,所以祝融号还处在休眠期。

其次,火星可能出现了极端沙尘暴天气,空气能见度低。祝融号的太阳能供电板吸收光照时间不足,而导致能源不足,只能继续休眠。

之前国外媒体猜测,火星灰尘盖住了太阳能板,使其电力供应不足无法唤醒。他们这么想有现实依据,因为美国的洞察号火车探测器就是这么退役的。

不过祝融号的太阳能板具有自清洁功能,采用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玻璃盖片除尘涂层,这种类似于荷叶原理的表面不容易附着火星灰尘。这样的话,休眠休眠结束后,太阳能板折叠翼可以抖掉灰尘。

最后,就是硬伤了,祝融号休眠期间火星的极端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破坏,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所以目前的祝融号,很有可能是处于前两种可能的其中一种甚至是叠加态,薛定谔的祝融号了属于是。

拼命三郎

从官方的说明可以看到,祝融号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按照设计寿命,祝融号在年8月15日就已经完成任务,行走了米,传输火星观测数据10GB。

但是中国航天素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祝融号仍继续坚守岗位。截至最近一次休眠前,祝融号已经在火星行走了近米,与“天问一号”环绕器一共采集了GB。

从中国首次“看”清深达80米的火星浅表结构,到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再到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等等,为后续的登录火星探索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能安全地送上火星并在设计寿命内完成任务,祝融号已经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外媒口中的失败,却已是我们眼中的满分试卷。

不用西方国家阴阳怪气的嘲讽,中国航天人,搞航天不能怕失败,行走起来是个兵,就算倒下那也得是块碑。

等着看我们再次创造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