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这一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任务名称为“天问系列”(见下图),首次探测称为“天问一号”。任务标识为“揽星九天”(见下图)。年12月发射的“嫦娥四号”,上海地理卷曾经考过,具体题目如下:例1.(年上海卷,1、2题)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例1答案1.D;2.C例1分析第1题,此题表面上是考查月球土壤的形成,本质上是考查岩石的风化作用,将地球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知识迁移到此,即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第2题,此题侧重考查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如果注意到题干中的“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便不难选出“陨石撞击太多”这一项。其他“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和“月球引力小”都是月球常态,是可以提前估计或模拟实验的;而陨石撞击则难以估计了。“嫦娥四号”在发射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理高考卷上了,“天问一号”会不会也在发射之前就出现在地理高考卷上呢?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要考,会怎样考呢?我们先来看看以往关于火星探测的地理高考题是怎样考的:例2.(年浙江选考卷,24-25题)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A.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C.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25.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例2答案24.A;25.D例2分析第24题,此题侧重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知识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里问的是“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太阳系行星分布图,即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第25题,此题表面上是考查火星的昼夜温差原因,实质上是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星面)的保温作用。对比分析例1和例2,我们找一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第一、命题的对象不同。例1考查的对象是月球;例2考查的对象是火星。第二、考查的内容不同。例1考查的内容是月壤成因和月球的宇宙环境;例2考查的内容是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火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相同点:第一、知识范畴相同。都是属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方面的知识。第二、能力要求相同。虽然两者考查的对象和内容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考查必修1主干知识的应用能力,即对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等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还有,都考查了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天问一号”的备考就心中有数了。下面再提供一些“天问一号”和“揽星九天”的图文资料,供大家备用。资料一:“天问”的寓意“天问”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资料二:“揽星九天”的寓意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结束语对于“天问一号”和“揽星九天”,考与不考,木木老师JY认为都应该了解。因为它们的发布是我国科技事业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非凡的纪念意义。地理科不考,其他科可能考,其他科也不考,那作为作文的素材来准备,也是很不错的。如您对高考热点还有哪些新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