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笔者东邪
去年7月23日是注定载入中国史册的一个日子,因为我国第一架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在不久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当时官方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都在传播天问一号成功升空的新闻,许多网友在网络上留下了兴奋喜悦的留言,也有网友感叹中国的航天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根据计划,天问一号应该在今年2月份进入火星的引力范围内,被火星捕获,然后在5月份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着陆器和环绕器的分离,最后尝试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如今天问一号已经进入火星的引力范围,也完成了“绕”这一目标,接下来将进行“落”这一阶段。对此有网友存在疑问,为什么天问一号一定要完成“绕”的目标呢?它的最新动态是什么?
天问一号的计划是如何被提出的?
实际上天问一号并非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但它是第一个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火星探测器。在天问一号之前,我国曾于年研发出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并于11月9日承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升空。可惜的是,由于俄罗斯自己的探测器出现了故障,导致我国的萤火一号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之后我国在大型运载火箭方面突破了技术瓶颈,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愿望呼之欲出。终于到了年,一份名为《中国的航天》的白皮书明确指出,我国将自主研发火星探测器和运载火箭,同时突破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等关键技术。这一年的一月份,我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属于中国人的火星探测计划开始了。
为什么天问一号一定要完成“绕”这一目标?
和探月工程的探索顺序相似,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分为“绕”、“落”和“巡”三大任务。自进入太空后,天问一号经过了多天的飞行,至少跨越了4.5亿公里,终于进入“绕”的阶段。我国科学家表示,“绕”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如果这一任务不成功,那么整个计划就会前功尽弃。
首先,我国在探测火星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因此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着陆前都存在较大的风险。而“绕”的阶段能让天问一号获得制动减速的机会,从而进入火星的引力捕捉范围。据介绍,与此次天问一号相关的所有科研人员都对此计划抱有十分谨慎的态度,每一步都力求成功,尤其是环绕这一步,因为火星的引力情况与月球的引力情况不同。
我们无法照着探月工程的作业抄,只能小心谨慎地应对每一步,而环绕的任务给天问一号提供了调整的机会。此外,在环绕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也对火星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片传回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
为什么天问一号会让国外一些专家担忧?
在我国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的引力范围后,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卡朋特发表了对天问一号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航天发展正在循序渐进地进行,航天实力也在稳步增长,未来中国可能在空间探索方面占据领导地位。来自俄罗斯的航天专家马雷舍夫则表示,如果中国完成了火星探测,那么未来中国在太空的话语权将会大增。
从以上两位专家的看法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各自的意思,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未来会成为美国在空间探索的最大对手,俄罗斯专家的看法则相对客观一些。不可否认,和美国相比,我国现在的航天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天问一号之所以会让美国专家担忧,一方面是因为天问一号是史上最重的火星探测器,这说明我国突破了火星探测的关键瓶颈。
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来西方媒体总在宣扬“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一定会破坏世界和平的局面。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崛起靠的正是和平的发展,我国在国际社会秩序中遵守游戏规则,反倒是一些西方强国看不得中国的崛起,精心谋划各种阴谋论和不实言论,企图让中国遭受本不应该承担的国际舆论压力。
自从特朗普下台后,不少国人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应该能得到修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被针对。但拜登上任几个月来,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国际舆论依然针对中国,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做好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的准备。
天问一号有什么最新动态?
再说回天问一号,3月26日我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两幅由天问一号拍摄的最新图像,图像中火星的南北半球都像是一弯月牙,表面的纹理清晰可见。据了解,这是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1.1万公里的地方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到的图片,这时候的天问一号已经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一个月的时间。
天问一号所携带的许多设备都已经处于开机状态,而且有一部分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例如成像设备中的低分辨率相机和中分辨率相机,它们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多地收集火星表面的图像,然后传回地球,让科学家有资料可以完成火星地表的全貌。至于天问一号的着陆地点,最终确定在乌托邦平原。
之所以选择在乌托邦平原降落,一方面是因为那里的地形比较简单,方便降落和着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平原的表面存在特殊矿物质,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火星地质活动的变迁情况。五月份很快就要来到,届时天问一号是否能成功实现软着陆,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到时候会有很多人